要说项城境内有沙河、谷河、汾河、泥河四条较大河流,项城人没有不知道的。但要说项城境内还有一条虹河,恐怕知道的就不多了。有人问,是不是流经西平、上蔡、平舆、新蔡,进入安徽省境内汇入淮河的那条河流?我可以确切的告诉你,不是,那是洪河!两条河流同音不同字,现在项城地图上还清清楚楚的标有“虹河”字样。
虹河,发源于漯河南,流经上蔡、项城,是西汉时的漕河,三国曹魏的运河,上蔡境内现称枯河。虹河现在基本不通流了,大部分枯竭,少数地方有积水,但还有断续影像。进入孙店境内后,从何庄西至姚庄基本淤为平地,从姚庄至三店镇大丁庄时断时续,从大丁庄东南至秣陵镇后年湾,折向东有北支分流入秣陵镇内,从莲溪书院后向东穿过南大街、油坊街,出城与南支(海河)汇合,向东入泥河故道。
虹河什么时候枯竭的,不太清楚,为什么枯竭,传说和宋仁宗一句话有关。
仁宗朝,有个太监晏公公是个治水专家,经常代替皇帝巡视全国大小河流。皇帝为了培养太子红河,就把红河交给晏公公,学习治水经验。有一年夏天,晏公公带着太子来项城视察。项城县令说,本县境内有条虹河年年泛滥,虽多次治理,效果不佳。晏公公问,为什么泛滥?县令却说不出原因。晏公公说,我一定要查找到泛滥原因,然后加以治理。
晏公公心急,顾不得休息,就和太子骑着快马从县城(槐店西南)来到虹河岸边殄寇镇(秣陵镇),然后徒步逆流而上。二人一路走一路欣赏景色,指指点点,好不惬意,不知不觉来到现在的周池涯南边,直走得满身大汗。看着河中清澈的流水,出水的红莲、嬉戏的鹅鸭、快活的鱼虾,太子说,晏公公,天气这么热,我们又走得满身是汗,何不到这河里洗一洗身上灰尘?晏公公说,太子爷,你要是热了,就洗洗脸,用汗巾擦擦身子吧。
太子说,晏公公,你是治水专家,难道还怕水不成?晏公公说,太子爷,老奴不怕水,只是我们对这洪河水情不甚了解,还是不下的好!太子说,晏公公,怎么不甚了解?你看这水面风平浪静的,还了解什么?晏公公说,太子爷,常说远怕水近怕鬼,这水外表看来风平浪静,底下有没有潜流,有没有漩涡,不得而知,还是不下去的好!太子说,这河水一眼能见底,哪有什么潜流漩涡?下吧,热死了!
晏公公说,太子爷,你要是真想下去洗澡,就让奴才先下去探探水情,然后你再下去洗,可好?太子笑着骂道,大胆的奴才,想让太子爷我洗你的脏水吗?晏公公急忙跪倒道,太子爷,老奴不敢!老奴的意思是探明这水情以后,确实没有什么问题,你再下去,免得出现意外!太子说,看来你是忠心的,我错怪你了。晏公公说,太子爷无论什么时候怪罪老奴都是有理的,老奴不敢让太子爷自责!
太子笑着说,看在你这一片忠心的份上,你就先下去探探水情吧!晏公公答了一声是,急忙起身脱了衣服下到水里,从岸边一直来到河中心,水才到胸脯,于是说道,太子爷,没问题,你下来吧!太子说,我说没问题,你非要先探探水情不行,真是脱了裤子放屁多费事!晏公公说,太子爷,老奴一万条命也抵不住太子爷你一条命,不先探探水情,万一出了什么意外,叫老奴怎么担当?
太子脱下衣服下了水后说,就这么深的水,会出什么意外,小心过度了吧?晏公公不再辩解,过来帮助太子搓洗身上的汗泥,汗泥搓洗干净后,太子一把推开晏公公,自己游了起来,只见他一会儿蛙泳,一会儿仰浮,一会儿潜入水底,玩儿得非常开心。晏公公叫道,太子爷,小心!太子自信的说,就这么深的水,小心什么?晏公公丝毫不敢大意,紧紧跟在太子身后,保驾护身。
就在这时,几个干活干累了的农夫来洗脸,一看到这种情况,其中一个急忙喊道,两位洗澡的客官,你们是外地来的吧?太子说,你怎么知道我们是外地来的?农夫说,这河里夏天是不能洗澡游泳的!太子问,为什么夏天不行?农夫说,这河上游和上蔡高底子河相通,高底子河里的水到这河里就像发面一样,一尺马上变成三尺,三尺马上变一丈,年年都是这样,所以村里的人夏天都不敢下水洗澡,我见你们不知道这个事情,才知道你们是外地来的。太子说,上游不下雨,高底子河里的水下不来,没问题!
农夫说,客官,你们看,西边天上黑云陡暗的,保不准上蔡已经下大雨了。只要上蔡下大雨,那水说来就来,就快点上来吧,出了事情就后悔不及了。晏公公听了这话,抬头看看西边天空,也劝说道,太子爷,西边就是黑云陡暗的,弄不好下大雨了,我们还是赶快上去吧!太子说,慌什么,我倒要看看高底子河水有多大!农夫听到晏公公喊太子爷,急忙跪倒道,不知是太子爷驾到,草民没能迎接,罪该万死!
太子说,我就是太子爷,不过我脱光了衣服和你们也没有什么两样,不知者不招罪,都起来吧!农夫起身又说,既然是太子爷,就请你赶快上来,刚才我说的话千真万确,他们几个都可以作证!现在巳时将到,万一出了什么意外,我们也担当不起。晏公公又劝道,太子爷,上去吧!太子笑着说,既然这样,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位大哥的一片好心,上去!
就在晏公公扶着太子刚走到岸边的时候,突然上游轰隆一声,大水如同墙头一般冲下来了,太子和晏公公没来得及上岸,被卷进洪流中。晏公公急忙伸手去拉太子,拉了一把却没有拉住,晏公公也被大水冲走了几丈远。晏公公的水性很好,扑腾几下游向了岸边。几个农夫追上去把晏公公拉上岸,可是太子爷却没了踪影。晏公公喊了一声,太子爷!一纵身就要跳进水里,几个农夫却把他紧紧的拉住了。
任凭晏公公哭叫得哑了嗓子,任凭晏公公双脚不停的扑腾,几个农夫就是不松手。太子爷已经没眼儿了,剩下这个晏公公不能再让他死了。因为这件事太重大了,事后一定要报官的,如果晏公公再死去的话,官府会不会说太子爷的死与他们有关,到那时就有口难辩了,因此晏公公就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了。但是那么大的水,谁也不敢下去打救太子爷,只能面对着滔滔洪水发呆。
说来奇怪,这场大水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刚才还是汹涌澎湃的滔滔巨浪,一霎时竟然又风平浪静了,水还是原来那么深,只是相当浑浊。晏公公喊叫道,快放开我,我要打捞太子爷!几个农夫急忙松手,和晏公公一起跳入水中,向下游打捞起来。向东一直打捞了一里多地,却不见太子爷在哪里。大家不死心,又回过头来继续打捞,仍旧没有结果。
突然,一个农夫指着太子爷落水的地方说,太子爷在那里!大家抬头一看,果然有人漂在水面上。河流虽然缓慢,却仍还在流动,那人却一动也不动,静静的定在那里。晏公公急忙扑了过去,托起那人一看,果然是太子爷,原来被大束杂草紧紧的缠绕着。晏公公急忙大声喊叫,太子爷!太子爷!太子爷!可是,太子爷眼睛紧闭着,一声也不应。
几个农夫帮忙把太子爷抬到岸上,探探鼻息,呼吸全无,听听心跳,心跳绝迹,压压肚子,肚子扁平扁平的,一滴水也没压出来。再检查检查太子爷的周身,连针扎大的伤痕也没有。晏公公失声痛哭起来,边哭边喊叫道,太子爷,你醒醒啊,你快醒醒啊!太子仍旧不回应。一个农夫连忙把地里的耕牛牵过来,把太子爷搭到牛背上,牵着牛绳转了三圈子,太子爷还是没吐出一口水。
再喊再叫,太子还是没回声,再摸摸脉搏和心跳,不但脉搏和心跳没有,连身体渐渐僵硬起来。啊!太子死了!晏公公一下软堆在地上,呼天抢地的哭叫起来,太子爷呀,你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怎么不叫奴才替你去死呀!太子爷,你死了,奴才怎么像皇上交代呀,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啊!农夫说,别哭了,没救了,快报官吧!晏公公说,你们给我做个证,太子爷可不是我害死的呀!说着趁众人不防,一头扎进虹河里。
太子爷死了,这个晏公公要是再死了,这件事就说不清楚了,几个农夫慌慌张张跳进河里,把晏公公打捞上来,还好,只喝了几口水,没有死掉。晏公公说,几位大哥,太子爷死了,是我晏某人保护不周,你们为什么要救我?一个农夫说,晏公公,太子爷死了,你要是再死了,官府会不会说是我们害死的,说我们见死不救?我们是百口难辨啊!
晏公公听了这话,说,太子爷是被洪水淹死的,你们也都看到了,不是你们害死的,也不是我晏某人害死的,咱们就相互作证吧!农夫说,太子爷失水,我们亲眼看到了,你也尽到心了,怎么会是你害死的呢?晏公公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下,却仍止不住痛哭。农夫说,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还是赶快报官吧!晏公公说,那就请你们去个人前去县衙报官吧!我要在这里看守太子爷的尸体。
这事很快就报了官,官府报告给朝廷,皇帝老子听说太子淹死了,也急急忙忙赶到项城。晏公公详细禀报了太子爷的死因经过,官府经过调查,得知这洪河确实和上蔡的高底子河相通,高底子河水进入洪河确实容易引起洪灾,又有那几个农夫出面证明太子爷淹死的过程,皇帝老子确信太子的死不是有人陷害,也就没有怪罪晏公公和那几个农夫,只是一个劲的哭喊道,红河该死,红河该死呀!
太子爷的尸体装上灵车以后,晏公公觉得自己没尽到责任,没保护好太子爷,趁人不注意,跑到太子爷淹死的那个地方再次投入水中,终于也跟随太子爷去了。
人们觉得这位晏公公舍身事主,确实是个忠义之人,为了纪念他,就在太子爷淹死的那个地方建了一座庙宇,塑起了晏公公神像,每年四时供奉。附近有个村庄就以庙为名,叫晏公庙。现在晏公公庙没有了,村子还有,晏公庙村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
后来,不知为什么,这条虹河居然慢慢的枯死了,附近的老百姓都说,虹、红同音,皇帝老子的话不落空,因为他说“红河该死,红河该死”,虹河就死了,应兆了。
据《项城县志》记载:“晏公庙在城(今秣陵镇)西八里许,今移,设萧、晏二公木主于南顿光武庙中,春秋有司致祭。”不过,县志里所说的这位晏公是水神晏戌子,元代人,而故事里的晏公是忠心救主的太监,北宋人,有可能《项城县志》把他们混为一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