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天不遂人愿,打击接踵而来,先是秦王朱樉在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三月二十日薨于西征途中,年仅四十。据传是被人下毒害死。原因是朱樉借西征之名,在民间搜罗了一百五十余名美貌女子入营,供他淫乐,并将数人折磨致死。其中一名女子怀恨在心,乘其不备,在饮食中下毒,将秦王毒死。
为此朱元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秦王的谥号特下旨说明道:“朕自即位以来,裂土分茅,封建诸子。尔以年长者,首封于秦,期在永保禄位,藩屏帝室。夫何不良于德,竟殒厥身。呜呼!哀痛者,父子之情;追谥者,天下之公义。义之所在,朕何敢私?兹特谥尔曰:‘愍’。”
真是不给秦王留一丝面子,也表明了朱元璋对这个老二又爱又恨的矛盾心情。
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秦王朱樉死后,没过三年,晋王朱?也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三月在北征蒙古后,返回太原病逝,也是年仅四十。晋王朱?美目修髯,顾盼有威,智计多变,虽然有些傲娇任性,却深得朱元璋喜爱。
联想到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三个年长皇子都没活过四十岁,朱元璋已经顾不上这接二连三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锥心之痛了,他认为自己遭到了天谴,难道真的是因为自己杀戮太重,而报应到了子孙身上?下一个倒下的又会是谁呢,是燕王朱棣,还是太孙朱允炆?一想到此处,朱元璋不寒而栗,他急命内官监大太监王德盛前往鸡鸣寺,命方丈德玄法师做一场七七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来超度亡魂。
五十日后,德玄法师来到乾清宫回拜谢恩,他走进殿中,并不跪下,只是双手合什,口诵佛号道:“阿弥陀佛,陛下宅心仁厚,做了这一场水陆大会,超度亡魂,真乃功德无量啊。”
朱元璋有些身体虚弱,斜倚在病榻之上,对德玄法师回礼道:“大师辛苦了,做了这场水陆大会,朕心安了许多。盖因朕一生杀戮太重,上天降下灾祸,朕已是七十老翁,时日无多,自不惧他,然若应在儿孙身上,那可就大大不妙了。”
德玄法师道:“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老衲以为陛下便是现世佛,佛祖定会保佑陛下消灾减祸的。且陛下为古往今来第一奇男子,那秦皇汉高,尚不能比肩。万民称颂,亘古未有。”
朱元璋笑了,道:“你这个老和尚,倒是生了一张巧嘴,惯是哄人开心。”
德玄法师微一颔首道:“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
朱元璋一指旁边侍立的朱允炆道:“这是太孙朱允炆。”
德玄法师又是双手合什,见礼道:“阿弥陀佛,老衲见过太孙。”
朱允炆还礼道:“见过大和尚。”
德玄法师将朱允炆上下打量了一番,只见他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一派富贵气象,只是头颅长得偏向左边,盖因小时候睡觉喜欢右侧卧睡。
朱元璋对朱允炆道:“太孙,你暂且退下,朕与老和尚说会儿话。”
朱允炆道声遵命,便退了下去。大殿之上,只剩下朱元璋和德玄法师二人。
朱元璋对德玄法师道:“听闻老和尚擅于相面,今日见过太孙,你看他寿数几何?”
德玄法师微微一笑道:“那都是坊间传闻,不值一提。然老衲观太孙不是个夭寿之相,至少坐四望五。”
朱元璋苦笑道:“至少比他的几位叔叔们好些,在帝王中也不算短命了。”
朱元璋又问:“然国运如何?”
德玄法师正色道:“国运昌隆。”
朱元璋欣慰的点头道:“那就好。”
德玄法师又跟了一句道:“太孙与佛有缘。”
朱元璋不解道:“与佛有缘,这是何意?难道如梁武帝舍身出家?”
德玄法师摇摇头道:“说不准。太孙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本来面相是极好的,应有个圆满之局,然头颅偏左,俗称半边月,阴晴不定,难以预料。”
朱元璋倒抽了一口凉气,道:“那大师这如何化解?”
德玄抬头思索半晌,道:“天道莫测,事在人为。一切都是未了之局,老衲会送几套僧衣入宫,太孙时不时沐浴斋戒,身着僧衣,口诵佛号,或可免灾。”
朱元璋道:“好,你即刻去办。”
又熬了几个月,朱元璋终于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急招驸马梅殷入宫。
驸马梅殷为宁国公主朱五秀之婿,宁国公主名义上也是马皇后所生,排在朱棣之后,与诸位哥哥关系融洽。驸马梅殷是开国功臣汝南侯梅思祖之侄,为人恭谨敦厚,腹有谋略,弓马便给,遂被选为驸马,在十六位驸马中,朱元璋尤爱梅殷,在梅殷任职山东学政之时,曾称赞他精通经史,堪为儒宗。梅家也以此为荣。
梅殷入得宫来,参见朱元璋,行五叩首礼罢,站起身来。只见他身长六尺,面如冠玉,三绺长髯,循循有古君子之风。朱元璋躺在病榻之上,唤他走到床前,伸出瘦骨嶙峋的手,拉住他,发出微弱的声音道:“你为人老成忠信,可托幼主。”
梅殷俯下身去,安慰道:“陛下当安心养病,无须多虑。太孙已然成人,治国理政,自有主张。若有驱驰,臣自当效命。”
朱元璋使劲摇摇头道:“你不懂,你不懂。燕王可虑,燕王可虑。”
梅殷愣了一下道:“陛下,臣确实不明白,燕王有何可虑?”
朱元璋长叹一声,道:“傅友德不该死啊,朕当日只是吓他一下,谁知他气性那么大,当场就拔剑自刎了。他一死啊,朝中无人领兵。秦、晋二王又早逝,燕王野心勃勃,今后无人能压得住他了。”
梅殷安慰道:“燕王英武神勇,数次北征,皆获大功,然他忠心耿耿,为国屏藩,陛下多虑了。”
朱元璋使劲拉着梅殷的手道:“万一天下有变,你一定要相助太孙啊。”
梅殷点点头道:“那是自然,臣定效死力。”
朱元璋遂命人拿出一道密旨,道:“你拿回去仔细看。”说罢,闭上眼睛,昏睡了过去。
驸马梅殷只好退出,回到府中,叫来宁国公主,二人在密室之中,拆开那封密旨,一同观看,只见那圣旨上写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天下都司、卫所知晓,宗室之中敢有违大宗者,命驸马梅殷率兵讨之。钦此。’”
梅殷看后,倒抽一口凉气,对宁国公主道:“我是外戚,又不是宗正,陛下如何给我颁下这道圣旨?”
宁国公主娥眉紧蹙,问道:“陛下在颁旨之前,和你说了什么?”
梅殷想了想,说道:“陛下先是说了你为人老成忠信,可托幼主。后又说了燕王可虑。”
宁国公主点点头道:“这便是了。我那三位哥哥,英年早逝,如今在诸王之中燕王最长,且兵强马壮,父皇恐他百年之后,太孙制他不住,你是他姑父,故特命你在暗中助他一臂之力。”
梅殷摇摇头道:“我虽擅使弓马,却一次也未上过战场,恐怕连那纸上谈兵的赵括也不如,如何是久经沙场的燕王对手?况骨肉相争,宜和不宜斗,我又如何相助呢?”
宁国公主一拍大腿道:“夫君,你这句话说得对,骨肉相争,宜和不宜斗,我们只能从中说和,不偏不倚,两不相帮。否则卷入其中,必死无葬身之地。”
梅殷一抖那圣旨道:“这又如何处置?”
宁国公主道:“那只好见机行事了。”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日,一代雄主朱元璋驾崩于紫禁城西宫之内,享年七十一岁。临终之时,颁下遗诏: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由此遗诏可见,朱元璋真是一片拳拳爱民之心,无愧为草根皇帝,起自寒微,深知民间疾苦。
明太祖朱元璋起自布衣,提三尺剑,乘时而起,豪杰影从,驱除暴元,戡乱摧强,历十五年而成帝业,奄有天下。自汉高祖以后历朝所未有,实中华之一大英雄。而他惩元弊政,严刑峻法,澄清吏治,人民安乐。又置卫屯田,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粟,实为古代兵制一大创举。但他为了一家天下,屠戮功臣,株连太广,为后面的叔侄相争、靖难之役埋下了祸根。
在朱元璋驾崩后六日,朱允炆登上了皇位,大赦天下,并改元建文,将朱元璋葬于孝陵,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这下朱元璋、马皇后、朱标一家三口终于在九泉团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