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了门生、正式和6军、统帅部结成“一党”后,向小强又笑嘻嘻地问道:
“明公,敢问学生的兵力配比,明公觉得有何‘奥妙’呢?”
张照先捏着这张兵力配置的纸,盯着向小强的眼睛,笑道:
“小向,你老实说,这种兵力配置,是不是在假定我军越过长江、主动进攻清军的?”
向小强也不卖关子,老老实实地笑道:
“学生的这点小心思,明公一眼就看出来了。八?? 一?w?w w?.?8 1?z w?.不错,这份兵力配比,正是学生假定我军北上收复失地,主动进攻清军的情况。明公觉得……”
张照先笑道:
“小向可有表字?老夫便以表字称呼你,显得亲近些。”
向小强大喜,赶快说道:
“学生有表字:挺之,挺拔的挺,之乎者也的之。是陛下御赐的。”
“哦?陛下御赐的?”
张照先和唐云生都对视一眼,马上笑道:
“好字,好字,和‘小强’二字交相呼应,很合适。”
唐云生也笑道:
“陛下的学识当真名不虚传。”
两人当着向小强的面奉承了几句朱佑榕后,张照先看着向小强,郑重地道:
“挺之,北上进攻清军的假定演习,是你一时兴起、图个新鲜,还是真的有了这个想法?”
向小强也郑重地道:
“学生真的有这个想法。”
张照先盯着他的眼睛看了一会儿,缓缓说道:
“这个……这个想法多久了?”
“学生从很小的时候,就有这个志向了。”
“……”
张照先慢慢地把脸拉下来了,靠在沙里。他显然对这种官样话不满意。
向小强汗了一把,知道自己有点油嘴滑舌了,张老头明显是不喜欢油嘴滑舌的。他赶快重新说道:
“明公,是这样的……学生虽然从很小的时候便立志驱除清虏、复我大明江山,但是……真正有这个明确的想法,还是在学生担任人民卫队司令、真正成为带兵的将领之后。”
张照先点了点头,脸上缓和了一些。这个说法在他看来还是可信的。
向小强又说道:
“当几个月前的浦口战役、学生率军攻进浦口,目睹十几万清军争先恐后向我军投降的情景……还有看到满清当地**政府为了敛财,身为官员摇身变为绑匪,不给他们贿赂的镇民便不能出逃,只能活活被炸死……那个时候,学生便真正看到了击败清虏、收复北方的可行性。
“明公,当时您是坐镇统帅部、运筹帷幄、掌控全局,不在现场。但是如果您当时在那里的话,您就会和我一样被震撼……清军潮水一样涌出镇子,冲向我军……当时我们只渡过江了很少一部分,那些弟兄吓得毛骨悚然,用机枪拼命扫射……但是那些清军还是不顾一切地冲过来……最后他们被几十倍的清军围上,才知道这些清军都是冲上来投降的……
“我们继续往浦口镇内进攻的时候,经常能碰到清军几千人、几千人地跑向我们,向我们一个连、一个排投降……明公,您都不能想象他们到了什么程度……他们举着一切白色的东西:白床单、白绷带、白衬衣、被子里的白棉花、白纸……白色的东西都被抢光了,甚至有一伙清军,使出吃奶的劲儿抬着半块楼板,朝我们一步一步挪过来……就因为那楼板有一面是刷了白石灰的……
“明公,您也知道,浦口的对面就是南京,而清帝广武对于新年攻陷南京是志在必得的。他部署在浦口的清军,一定都是精锐。除了八旗师,大部分都是汉军中的精锐——新汉军,连那些用来当炮灰的,都是旧汉军中比较能打的部分……但是,就是这些清军中的精锐,争先恐后地向我们投降……
“当那十几万俘虏黑压压地坐在江边的时候,我们留守江边的弟兄们都非常害怕。那时候,我们的大部队要么在浦口的另一侧,要么已经往里进攻了,在江边看守俘虏的,只有几千人而已。清军那十几万人即便已经缴枪了,但要是反悔、打算反抗一下的话,我们那几千人都死无葬身之地了。但是他们不但看不出想反抗,反而坐在一起嘻嘻哈哈、有说有笑,显得开心得很。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当时唯一的担心,就是我们不带他们回大明,把他们抛弃在北岸……”
张照先和唐云生仔细地听着,陷入沉思。他们当时都在紫金山要塞里指挥全局,后来听取战报,也只是知道过程和结果,并不知道这么多细节。
向小强深吸了一口气,认真地说道:
“明公、唐公,假如我们面对的都是这种毫无战意的敌人,假如占据我们故国的是这样一个不可救药的政府,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打回去呢?我们又怎么会失败呢?”
……
张照先靠在沙里沉思着,半晌说道:
“挺之,这个想法跟陛下说过没有?”
“说过。”
“陛下什么反应?”
“陛下……咳咳,”向小强考虑了几秒钟,决定还是把朱佑榕卖出去,“陛下……呃,哭了。”
张照先和唐云生面面相觑。
“……陛下哭了?……是因为……”
向小强叹了口气,低声说道:
“因为激动。陛下也想在她在位的时候,看到收复失地。……这也是为什么陛下要来观摩演习的原因。”
张照先沉思着,点了点头。
唐云生看张照先没说话,便问道:
“挺之,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啊……你不是有这个想法吗?那你觉得你这个想法……大概能在多长时间内付诸施行。”
“对清作战吗?”
“对。”
向小强考虑了一下。其实他也无需考虑,因为这个问题他已经想了无数遍了。现在做沉思状,完全就是表示很郑重,不是顺嘴说出来的。
“一到两年内动进攻,”他说道,“三到五年之内结束战争。”
张照先和唐云生又是相互看看,没有任何表情。唐云生又问道:
“你说的‘结束战争’,是指……?”
向小强用手在茶几上比划着:
“学生斗胆设想,结束战争可能有两种大的可能性……其一是:我军一部从长江防线向北进攻,另一支军队从山东登6,从那里南下,两支力量形成钳形攻势,对之间的清军形成战略合围,然后快分割、击溃、消灭之。然后继续向北进攻。这样,比较理想的结果是,最终战线稳定在黄河——秦岭一线。这样,等于在我们这一代,收复了半数失地。
“以前东面,我们的依托是长江,现在变成了黄河。以前西面,我们的依托是大巴山,现在成了秦岭。东面,我们占据了北方最富庶、产量最多的一块地方;西面,我们占据了更高大、更险要的天险——秦岭。之前我们的四川盆地还不能作为战略后方,现在边界前北移到了秦岭,四川盆地天府之国,正式成为富饶的战略大后方。而且秦岭以北的关中之地,陕西、陕西,正式向我们敞开了门户。如果我们这一代注定无法收复全境,那么我们可以为下一代打造一个理想的战略态势。
“当然,另一种可能就是,就在这场战争消灭清虏,收复全境。这种可能性比较乐观,学生还不太敢想。”
……
张照先和唐云生静静地听着,沉思着。他俩时不时地对视一眼,又看向小强一眼。
从向小强的这段话中,两位元帅听出,眼前这个年轻人很现实,并不是那种豪气万丈、眼高手低的人。张照先原本听向小强说收复江北失地,还以为他打算收复全境呢。现在看来,他的计划,不过是打下北边几百公里的地方就收手。假如清军真的像他说的那样不堪一战,空中优势真的那么包治百病,那……倒也不是不现实。
张照先这次亲口问道:
“挺之,你为什么觉得一到两年内动战争是比较好的?”
向小强说道:
“明公,学生是这样想的,目前我们刚打完一场明清之战,有着大量部队都上过前线、见过血,而且全国都还没有解除战时经济体制,我们和清虏还处在一定的军备竞赛中。这时候我们加紧备战,清虏不会轻易往我们要进攻上面想。但可以想见,再过几年,我们势必要恢复和平经济体制。
“如果到了未来某个时期,比如说十年后,我们再重新总动员的话,清虏一定会明确地知道我们想干什么。再说,到了那个时候,大明军队里也不会是我们这一批人,而又会是一批没有见过血、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新兵蛋子。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又是一片歌舞升平,没人想打仗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明公,我们对清虏的空中优势最多只能保持几年。清广武皇帝雄心勃勃,已经看到了航空业和我们的差距,现在正在努力实现飞机全部国产化。明公,这用不了几年。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技术变革的时代。很多新武器、新战法,都才刚出现不久,还是有的国家有,有的国家没有;有的国家会,有的国家不会;有的国家重视,有的国家不重视……
“如果到了五年后、十年后,那就是大家都有了、都会了、都重视了。那样。时代赐予我们的优势,就被填平了。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新不都是这样吗?先是一个国家有,别的国家没有,这个先有的国家就能够趁机崛起,强盛一时……但是过了几年、几十年,大家都有了。于是,各国实力重新洗牌,大家又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明公,唐公,现在的情况正好是我们有,清虏没有;我们会,清虏不会;我们重视,清虏不重视……这是两百多年没有的好机会啊……我们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向北进攻、收复失地,那么我们可能真的又要等上几代人了。现在南北已经分-裂了两百多年,如果再分-裂上一百多年,那真的就要变成两个国家了。”
……
张照先和唐云生听着向小强的话,沉思着。
过了好一会儿,张照先探过身子,拍了一下向小强的肩膀,说道:
“挺之,这样,现在先不说了。回去好好准备演习。演习完了我们再讨论。……你的话我们会考虑,而且,这次演习的结果我们会当作重要参考。明白吧?”
向小强感到一阵虚脱,一下靠在沙上,微笑着,喃喃说道:
“多谢明公……唐公……学生……明白……”
=======================================================
(唔……下一章应该在明天早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