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采用吊车那种结构。
一个轱辘缠两道钢索。
轱辘固定在一个很结实的架子上。
轱辘的转轴装有齿轮。
这个齿轮接一个齿轮组,这个齿轮组含有两个同轴齿轮,其中一个齿轮可以沿着轴前后滑动。
电动机的齿轮接到一个齿轮组,逐级减慢,最后一级转速非常慢。
驾驶员用手柄可以控制着那个滑动齿轮的滑动。
把手柄推到某个位置,滑动齿轮便与前述较慢的齿轮咬合,然后经过两级传动,使轱辘转动,钢索收紧,旋耕机被提起来。
两个架子都必须非常结实,所以需要用到很粗的铁柱子。
于是两个架子的制作、齿轮组的制作又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马林非常忙碌。
拖拉机的大轮子本身转动的就比较慢。
用一级齿轮就可以把转速给变得足够慢了,把旋耕机提起来的过程也不需要如何快,慢腾腾的就行了。
当提到了合适的高度就可以把手柄移开并卡住轱辘。
把旋耕机向下放的时候也需要分几次慢慢的来,这个功能应该怎么实现?
马林被这些齿轮组给折腾的够呛。
必须抓紧制作好。
电动机的齿轮,接一个齿轮组,齿轮组的转速非常缓慢。
都必须非常结实,能够承担大力气。
不难做。
又一个齿轮组,转轴也是极为结实,其中一个齿轮可以沿着转轴滑动,也不是很难制作。
滑动齿轮要能够跟前面的一个慢速齿轮对接。
也不是很难,毕竟慢。
滑动齿轮对接后不需要手的帮助也能够咬合。
用弹簧或者重物坠着,也不是很难。
或者手柄可以前后摇动卡在凹槽里,就采用这种做法。
这个齿轮组再接到轱辘的齿轮上。
轱辘要在架子上安装的非常正。
这个非常‘正’是个很难实现的要求。
马林反复调整、安装,急的满头都是汗。
大于花了十天把轱辘安装好了。
接着是在车后安装架子和吊臂。
这一关没花多久。
钢索通过架上的滑轮挂到旋耕机上。
两天多试验好了。
各种功能都实现了,唯有把旋耕机慢慢的放下去这个功能没有实现。
怎么才能慢慢的?
首先得有力气吊着旋耕机。
其次旋耕机的移动方向跟拉力方向相反。
或许这个功能该采用机械方式实现。
多重杠杆使得几百斤的重物只需要十来斤的力气就可以吊起或者放下了。只是需要旋转很多圈。
旋耕机不管是吊起还是放下都采用机械方式,只是需要转上很多圈。
一个大齿轮同轴带动一个小齿轮旋转。
小齿轮咬合一个大齿轮,大齿轮再同轴吊起一个小齿轮。
最后这个小齿轮用于吊起和放下重物。
马林想起了叉车。
这种方式肯定是可行的。
即使很慢。
旋耕机要上下移动半米。
可能手要转动手柄几十圈。
非常的麻烦。
但是可以接受。
不能要求那么高。
这种机械设施并不是那么难以制作。
两组齿轮就够了。
还不需要连通到发动机,比较的省心。
架子做的比较结实就够了。
采用这种方式,很多精密度上的要求都消失了。
旋耕机跟拖拉机完全脱离都没关系。
只要把摇柄安装到驾驶员手边就行了。
这种做法很是受到‘机灵鬼’的欢迎,因为生产难度降低了。
十五辆拖拉机、十五辆旋耕机估计不用多久就能够分别生产出来,还可以分别进行调试,组装的时候没有精度上的要求,只要结实就好。
目前旋耕机的吊起、放下方式非常的笨拙,需要操作个十几秒才能完成。
但是对于原始人来说,它已经非常灵巧了。
于是拖拉机和旋耕机的生产制造、调试都在进行中。
问题不断,麻烦层出不穷,但是都是解决得掉的麻烦。
结果十五辆拖拉机和十五辆旋耕机制作出来后个个都不一样,不像是批量产品,而像是一个一个的手工定制产品。
只是四天的实验,它们就被改的面目全非了。
前轮的车轴、方向盘、齿轮组,最难的是车轴,尤其是那个垂直地面的大管子和里面的转轴。
而齿轮组因为不用负担多大的力气所以质量要求不高,比较容易制作。
马林非常担心车轴、承重的各个钢柱容易出现变形。
‘机灵鬼’其实对这些钢柱也没那么放心。
后轮的问题则是所有齿轮、转轴、轴承都要承担巨大的力量,必须足够结实。
用齿轮来进行驱动的车子在他老家可能已经比较少见了。
这么硬的钢想加工也不容易。
他都是用电动砂轮来打磨这些钢。
砂轮磨损非常快,好在他自己能够制造金刚砂。
原始人里动手能力强的有一大堆。
他们从旧石器时代走出来才两三年,其中一些的动手能力非常了不起。
马林就想让他们当机械师。
因为此后大家需要越来越多的机械。
‘黑虎’脑子比较好使,在这里的大半年已经学会了很多本事。
现在也能够进行机械的生产、安装工作。
‘黑虎’确实适合当领导。
‘机灵鬼’适合当工程师和工头。
‘四叔’擅长搞行政。
十五辆电力拖拉机和十五辆旋耕机。
旋耕机自带电动机。
车子上的电路被设计了多重安全设施,都封装了起来,驾驶员的安全可以得到充分保证。
也充分考虑到了防雨的问题。
下雨天它们都不能工作,必须原地关停,接着用各种措施保护电线和电机。
关于防雨性能好不好,马林充满了担忧。
哪天正在干活,忽然下雨了。
等到雨停之后它们能够被安全的开走呢?
这也涉及到电缆的制作问题。
必须随时准备好干燥的电缆。
拖到田里的电缆必须容易被更换。
其实整个铁炉村如今都受到了机械厂的气氛的影响。
十五辆拖拉机、旋耕机正在进行调试。
隆隆的声音可以传的比较远。
大家也都知道这些机械可以用于干农活,减轻大家很多力气。
本来三个人一天能够耕一亩地。
拖拉机与旋耕机一起一天能够耕二三十亩,只需要两个人。
这是极大的节省了大家的力气。
那么十五辆耕地机的功率是十五万瓦。
发电机跟不上。
需要再安装一两个较大的水轮。
‘四叔’对水轮进行安排。
这种事他已经轻车熟路了。
马林这边则是一直在实验各种机械。
驾驶员也开始了耙地的练习。
毕竟大家都不会开车。
电动车容易开。
调速度都是用开关。
转向有方向盘。
这些机车运转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故障。
即使设计的如此简单,可实际上还是会不停的出故障。
那种用手臂吊起旋耕机的方式被证明很不好用。
现在的做法是,取消手臂。
给旋耕机装轮子。
刀片的抬起和放下还是通过转动手柄实现,每次要转比较久。
不成就专门在车上放一个人来转手柄。
电缆拖着太吃力了,所以还是要用比较高的竹竿给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