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盛四年十月初十,连我在内的二十位朗山之会的男性获胜者,齐聚崇政殿参与最后阶段的金殿廷对。
所谓金殿廷对,是指由皇帝直接主持殿试,亲自面试人才,以表示取士用人的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恩荣出自帝王。但一般而言,殿试只是一种形式,表示朝廷对人才的重视,其结果并不会导致考生的去留,但会影响考生的名次,并由此决定考生仕进的第一步将任职于哪一部门,和被授予何种官职。
殿试的内容有两项,一项是诗赋,考生必须火急成诗,宫女倚机,俟中官催索诗句,立即织成锦绣进呈皇帝;另一项是大义,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策问大多是考问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治国安邦、巩固政权之策。
楚昭身穿暗金丝线钩绣十二章纹玄色朝服,端坐于龙椅之上,气度雍容高华、仪态不怒自威,英朗俊美的脸上带着温和愉悦的笑意。他亲策于廷,逐一对我们进行面试。
文试类获胜者的次序在先,首批接受楚昭的检验。小周同学不负众望,先以一篇《秋色赋》力压群芳。开篇以议论起笔,“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立意新颖,意境开阔,给人以昂扬之感。正文以峭拔峻洁、清邃奇丽的文字,自然疏淡、流畅婉转的风格,生动地描摹、热情地讴歌秋色之美。并以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结尾,“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显露了勃勃生机,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精神。
策问之时,周瑜立于金殿之上侃侃而谈,针对楚国现时的积弊,慷慨陈词。他指出楚国当前的形势是“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宜补偏救弊,宣故纳新,不可因循苟且”,同时提出“国家以民为命脉”的论点,要朝廷实行“楫上益下”的政策,认为楚昭应该“以仁治天下”。他的论述观点鲜明,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词锋犀利,气势逼人,使得楚昭大为欣赏,御笔朱批为第一名。
接下来面对楚昭考验的,是武试类的获胜者。向来不太擅长作诗的邓焕,此时竟也才思泉涌,运笔如飞。诗作《骏马篇》文风平易质朴,塑造了一位武艺精绝、忠心报国的少年英雄形象。在颂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的同时,也寄托了邓焕“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在回答楚昭的提问时,邓焕雄辩滔滔,议论风生。他针对楚国苟安的现状,提出战守策略,非常切中时弊。主张国家在承平时也应懔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让民众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战阵的攻防技能。他的论析有的放矢,见解卓越,且陈言剀切,析理透辟,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他的语言自然淳朴,(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