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黑衣军,第1、第2步兵师是主力中的主力,这两支部队一支横扫安徽、江苏,拿下南京,一支以辗压的姿态两次击败北洋第五镇,全歼载沣所率领的那20000护国精兵,拿下济南,都是战功显赫之极,赫赫有名。
然后是第3步兵师,这个步兵师是由在南方一系列战事中表现出色的第10、第11、第12三个民兵团再加一个重型迫击炮团组成,师长徐绍桢是个相当有能力的人,兵也是受过四年训练的老兵,战斗力同样强劲。
第4步兵师是由徐绍桢的第九镇改编而成的。第九镇原本就有好几千人,然后加入了大批军官,再从江浙沪联军中招募众多文化底子很好的士兵充实技术兵种,也形成了不错的战斗力。
第5步兵师则是蔡锷在北伐过程中深感自己手下的独立民兵团数量实在太多了,指挥不过来,所以以第13、第14、第17三个民兵团再加第7炮兵团,暂时编成一个师,由苏天成指挥。这个师在山东战场打得不错,所以“暂编”二字给去掉了。
第6、第7步兵师就不用说了,用被俘的第一镇和禁卫军将士改编而成的,李思明还从苏北抽调了6000余名民兵,打散编入这两个师,同时给他们换装了155毫米口径榴弹炮和迫击炮,让这两个师在短时间内也形成了强劲的战斗力。
至于那几支骑兵部队就不用说了,一支比一支剽悍。
这确实是一支强大到让人无法忽视的力量,但是,想要挑战沙俄,这些还远远不够。
如果出现蒋方震所说的那种糟糕透顶的情况,这七个师都死伤殆尽了还是无法击败沙俄,那么就只能让二线部队上了。
二线部队还有哪些?
第7、第8、第9这三个参与了攻克扬州、南京的民兵团可以迅速组成一个步兵师,与蔡锷一道北伐的第18、第19民兵团再加上从苏北或者淮西的老兵,也可以组建一个师。至于第15、第16这两个最先打到京城的团,已经确定要以他们为骨干组建中央警卫师,番号都定好了。第20到第25这五个民兵团打得也不错,以他们为骨干,同样可以迅速组成两个步兵师。
然后就剩下纯粹的民兵团了。以上这些部队都是苏北、淮西民兵部队的精华所在,剩下的要么军事技能较差,要么年纪偏大,体能下降,战斗力大打折扣。这些战斗力远逊于主力部队但数量庞大的民兵,才是黑衣军的主体。按理说这种国与国之间的高强度的战争,是不能让这些三线部队上的,一旦连他们都得顶上去,离战争失败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李思明听完蒋方震的分析,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到底还是时间不够啊!四年之内积攒起这些实力已经是他的极限了,在各路军阀看来,黑衣军自然跟外星人一般,没看到北洋军在他们面前都服服贴贴么?但是这点家底跟列强一比,根本就不够看!
蒋方震说:“其实还有一些部队,如果把他们召回来,可以大大增强我军的实力。”
蔡锷说:“你指的是……海外武装工人”
蒋方震说:“没错。他们都受过良好的训练,也在海外经历过实战的考验,都是合格的士兵,而且数量庞大,如果把他们召回来,马上就可以增加不少于三万名士兵。”
李思明想也不想,说:“不行!一旦把他们召回来,这几年的海外开拓就完全白费了!”
蒋方震也知道李思明之所以不计代价往海外派出一批批工人,并非单纯只是想给国内富余的青年一份工作,一份工资,更多的还是想往海外开拓。中国的人口实在太多了,而土地却很有限,工业四舍五入一下基本啥都没了,压力太大,只能想办法往海外开拓,通过这一渠道给这口高压锅慢慢泄压。这几年来,中国工人以他们的勤奋、刻苦和服从性强,赢得了法国和德国的一致赞誉,尤其是德国佬,都跑到江苏、山东挂起招工的牌子,直接招工了,法国人更是数次提高了工人的待遇,并且要求李思明提供更多工人……他们不缺殖民地,但是缺乏愿意到那种艰苦的环境中去工作的工人,至于一边工作一边跟反法游击队作战,谁敢来袭击工地就**谁的猛男,那更是缺得不得了。
海外开拓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那一船船运往国内的矿石和原油、尿素,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还在德属新几内亚建立了好几个小农场,种上了水稻和甘蔗,在帕劳建立了海鲜加工厂,加工好的海鲜以干货或罐头的形式一船船的往国内运,进入老百姓的餐桌。可以预见,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政策能取得的成果只会越来越大,这个时候把海外工人召回来……
那就真的是前功尽弃了。
蔡锷问:“真的要武力解决吗?”
李思明说:“只能武力解决。”
蔡锷说:“那你为何还要扬言要外交解决?”
李思明苦笑:“我只能这样说。如果我不这样说,北洋系和南方系非炸锅不可……我很了解俄国人的性格,他们对土地的贪婪是没有极限的,这次让他们逮到了机会,不从我们身上狠狠撕下几块肉来绝不罢休。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假装看不到这一点,仍然抱着侥幸心理,我也只能先争取外交解决,让他们去碰碰壁了。”
蒋方震轻声问:“那,元首,你决定要用武力解决了?”
李思明说:“这是唯一有效的手段。”
蔡锷说:“那我们现在就要作准备了。”
李思明说:“是啊,现在就得作好准备了……命令黑衣军七个步兵师,立即进入战备状态,预备第8、第9、第10步兵师和中央警卫师,在半个月之内把编制给我填满!”
“将淮安军火库中那五万支m28步枪一半分发到安徽民兵手中,另一半运到京城来!再从军火库中调拨三万支半自动步枪、三千挺轻机枪、两百门155毫米口径榴弹炮以及一千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转运到北京,以防万一!”
“还有……松坡,你去约皮瓦尔见个面,从法国订购十万发155毫米口径榴弹炮炮弹!”
蒋方震听得眼皮直跳……这个家伙说要倾尽所有家底去跟沙俄一战,还真是说到做到,大有不搬空黑衣军的军火库不罢休之势!
不过他没有异议,这些都是必要的准备。北京、天津一带有的是大型军火库,那海量的军火运过来,不怕没地方放,要是打起来了,军火又来不及转运,那才叫真正的麻烦。
命令迅速下达,黑衣军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始隆隆运转。
另一边,会议结束后,汪精卫私底下找到宋教仁,对他说:“如此重要的事情,我们那位元首居然连个招呼都不打就私底下作出了决定,他到底有没有将神圣的共和制当一回事的?说要搞共和制的是他,独行独断的也是他,根本就没把我们放在眼里!”
宋教仁神色有些复杂。他现在主要抓宪法制订方面的工作,位置相当于美国的大法官,负责制订宪法和刑法。李思明知道他是搞政党运动的高手,很有先见之明的先画个圈圈把他给圈起来————毕竟一部宪法,一部刑法,够他折腾一辈子了。大法官权力很大,但并不是事事都能管,除非是国家领导层作出了违反宪法的事情,否则他就不能强行插手。一开始他还觉得李思明这家伙不错,知道宪法和法律的重要性,赏识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才慢慢知道这家伙有多可恶,不声不响就给他画地为牢了。
他有些无奈的说:“他是蒙古军区统帅,针对海拉尔事件的应对也确实合情合理,无可指责。”
汪精卫气急:“可那是沙俄,沙俄!他这样做很有可能会引发一场全面战争的!”
宋教仁说:“调动一支小部队增援海拉尔,完全在他的职权范围之内,哪怕对手是沙俄也一样。”
汪精卫气得直翻白眼。
李思明就够气人的了,这个帮着李思明说话的家伙……更气人!
宋教仁表示我也不想帮他说话,但他所做的一切确实符合制度,无可指责,我有什么办法?
他隐隐约约的猜测到,李思明在身兼多职、忙得不可开交之际还要兼任蒙古军区统帅一职,怕是早有预谋了。换句话说,那家伙似乎早就预料到蒙古那边会出事,跟沙俄很有可能会有一战,所以才把这个烫手的山芋要了过去。他还是挺佩服李思明的,要知道,这次的对手是沙俄,一个贪婪、野蛮、好战的家伙,换一个国家领导人,在立足未稳之际看到沙俄搞事,只怕早就吓着了,赶紧妥协以求和平,可李思明却毫不含糊的正面怼了回去,这份勇气,不管孙先生还是袁世凯都不具备,在这个纷乱的年代,选他作国家元首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