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一章,终于赶上了。实在是对不住各位,昨天一群朋友喝酒,直接就整到一点多钟,悲剧的断了一天。到今天一个白天脑子都是晕晕乎乎的,蒹葭需要调整状态,今天就一章了。等过了这两天,蒹葭肯定恢复原先的更新量。)
有了这样的认知,刘东觉得,应该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帮齐贺仁一把。要不然,齐贺仁又像前世那样蹉跎几年,对齐贺仁,对于自己这个小团体,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毕竟,现在算来,齐贺仁都能说是自己人,一个自己人,明知道他会掉进坑里,却没有任何施救的动作,刘东可做不出来。要是齐贺仁躲过这一劫,以后成就更高,反过来也可以帮助刘东更多的东西。
但问题是现在齐贺仁的去向是已经定了,谁也改变不了。齐贺仁家的老爷子,可是相当的固执,如果就因为一点可能出现的困难,就要给齐贺仁换地方,老爷子肯定不会同意。不等到齐贺仁撞得头破血流,老爷子的思想,是不会转变的。
如果这个位置是别人给齐贺仁安排的,那还有改变的可能,但齐贺仁家的老爷子安排了,谁也改变不了。刘东就算要做改变,也就只能从那个县入手,而不是从齐贺仁的去向入手,刘东还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有了这样的想法,刘东对着齐贺仁开口问到:“你要去的那个县,地形如何?人口多少?除了粮食这个特产以外,还有什么东西没有,就像矿产什么的。我记得在东北那边,矿产应该不少啊,可不可以从这方面打主意?“
“那个鸟地方,地形倒还不错,基本上全是平原,连山都没有一座,还有一条河流过那个县。人口倒还蛮多,别看那个县穷,但就县城的人口,都有三十多万。要加上下面乡镇,总人口都快要破百万了,算是一个人口大县。至于矿产,那就没有了,本来那边有个煤矿,但不归我们那个县。至于其他的,就真没有了。仅仅靠着粮食这个主收入,又怎么能让上百万人口富裕起来呢?”齐贺仁大倒苦水的说到。
听到齐贺仁这么详细的说明,刘东对这个贫困县也大致有了一些印象。要说这个县的优势,那是非常明显,单单一个粮食主业,就能撑起上百万人口的生存,这样的产业如果还不算优势,那就真找不到优势的产业了。
但是,就因为这个产业太过优势,让其他的任何产业都出不了头,赶上了国家的政策,就让这样的县出路变得很窄。想要靠着自己县的优势发展,根本就行不通,而且还需要养活那差不多上百万的人口,只要粮食价格没有明显的变动,就只有维持现在的模样。给多少政策和资金,都改变不了多少实质的问题。
而且这个县,在刘东看来,就只有两个优势,一个是粮食,但这条路却走不通。而另外一个是劳动力,暂时来说,也没有能够有效利用起来的手段。
因为齐贺仁带下去的那些铁帽子资金,虽然在用途上,可以有适当的调节,但是这个能够调节的幅度,并不会很大。基本上这些资金,都会有各自的用途,但是,却绝对不会把这些资金用在商业发展上,这点是肯定了的。
虽然政府肯定有自己的三产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的人到底可不可靠,还是一回事儿。齐贺仁初来乍到,就要把那么些资金全都投入到三产当中去,一个是没有这个先例,而另外一方面,就算这些资金投入进去,能改变多少,还是未知数。
是否能够有效的利用起那些闲置的劳动力,还是一个未知数。齐贺仁又怎么可能把自己好不容易弄下去的资金,放到这样不靠谱的事情上面去?
所以,就算刘东想要帮忙,一时半会儿,也还真找不到什么好机会。虽然刘东想要改变齐贺仁的命运,但现在这样的事情,他来做也没有多少经验可以说的。
“其实你要去的那个县,也并不是毫无优势。但是其中一个优势,你却不能动,想要想办法,也就只有从那人口上面打主意。”刘东虽然没有想到好办法,但是不代表他不会把自己看到的重点给讲出来。
对于刘东来说,那个齐贺仁将要去的县,可以说是要什么没有什么,虽然是鱼米之乡,但这些东西,填肚子还可以,想要致富,那还远远不够。既没有矿业,也没有工业,是平原,地形好,可并不在交通枢纽上,发展潜力,基本上已经定型。
除了粮食多,人多之外,刘东实在是找不到其他任何的优势。就算风景好搞旅游,现在这年月,也完全发展不起来。那些真正的名胜古迹,现在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想要从这方面入手,根本就行不通。
本来人口多,搞工厂可以,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那不但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也会让那些老百姓得到实惠。可问题是,在那个县,搞工厂的优势并没有,既没有产业集群,也没有就近供应的原料,更加没有像江口市那样的优惠政策。
这一切的一切,就能把想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人们脱贫致富的刘东,前路给堵死。在没有任何政策优势的情况下,就算刘东为了齐贺仁的政绩,自己打造一个工业园区,也不一定能够成活。
刘东能够想到这么多,那是因为他有着后世丰富的经验,虽然当初他自己并没有搞这些东西,但这些年来公司的发展,多多少少也让他接触了一些东西,再以自己脑子里面的经验相互印证,能够立马看出这个贫困县自身真正重要的优势,并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反倒是齐贺仁,他刚才那话语里面,对于那么多的人口,可是相当头痛,根本就没有想到,人口多了,也是一个优势。在他的想法里面,未必没有把县穷的原因,归罪到这些丰富的人口上面。
按照齐贺仁的逻辑,如果这个县的人口少一半,那就算是粮食价格不高,但有了那么多的粮食可以不愁卖,把原本一百万人得到的钱,精简到五十万人,那齐贺仁什么都不用做,直接就能让县里人的平均收入,增加一倍。
可就因为这人口,使得原本还可以过得还不错的县里人,现在却都过得苦兮兮的。这人口多了,在穷县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
但刘东话里的意思,却是明白无误的告诉齐贺仁,这人口多了不但不是坏事儿,而且还能算得上是优势。又怎么能不让齐贺仁开眼界呢?
由于搞不懂人口多了为什么算是好事儿,齐贺仁也不耻下问的对刘东说到:“怎么在我眼里是麻烦的事情,到了你刘二的嘴巴里,却成了优势?人口多了,能算什么好事儿?你给我好好讲讲。”
“多的我不说,人口越多,能做的事儿就越多,从这点上来说,人口多了难道不是好事儿么?我就拿江口来说吧,那边就因为政策好,现在个个人都比以前有钱了。而且,因为开设了很多工厂,原来本地的人,已经远远不够江口的发展速度了。他们为了让当地的工厂能够运作下去,可是在周边不少地方拉人啊。你说,如果江口市本地人口就能满足当地企业的发展需求,他们至于把这发财的机会,让给外面的人么?”刘东说到。
“这哪里能一样?江口是江口,我那个县是我那个县,又怎么能混为一谈呢?他们有政策,有待遇,这些我哪里能弄得到?我也知道工厂需要足够的人手才能开工,但我那个县,现在最大的工厂,一个做洗脸盆的厂,都快倒闭了。别说要人,就算是他们原本的人都养不活。就算我想让县里的人都进工厂,我又哪里去找工厂来?要不你这大老板,给我去开几个?”说到最后,齐贺仁也不知道是开玩笑,还是认真的说到。
“我也想去你那里开工厂啊,可惜我现在手里要开的厂,就没有一个能够符合你们当地的实际情况的。就算我想把厂开在你那里,你那里也不合适啊。”刘东无奈的说到。
这也不是刘东推脱,齐贺仁那地方,除了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混一下,其他的工厂,那里还真不好发展。刘东手里的工厂,钢铁厂需要的人都是有经验的工人,并且这人早就准备好了,也不需要当地人帮忙。而其他的,晶圆厂,就更不是一些农民就能弄好的。
至于通讯产业这一块,虽然组装手机也可以算得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这玩意在现在的国内,哪里能有什么市场?bb机都还没出来的年代,就想立马上手机,这玩笑实在开得太大了。更何况,刘东到现在都还没和邮电部展开谈判,到底能不能进入这个市场,刘东自己心里都没多大底气,又怎么能够随便乱开口?万一到时候邮电部不给面子,刘东这个时候就答应了齐贺仁的要求,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么?
所以,虽然齐贺仁有这个意思,刘东却不敢回答。而且,齐贺仁这找工厂老板,也算是找错了对象。刘东虽然经商,也开工厂,但他就没有想过要开劳动密集型的工厂。
因为这样的工厂,实际上并不符合刘东的利益,走高科技路线的,再去那些低端产业和一群人竞争,实在是很蛋疼的一件事情。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