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待得众人收拾好兵马,天边已现鱼肚白。陈到、李通等人率领大军一起来到阳安城下,却发现阳安城上已经竖立起了“孙”字大旗。
城门处,两个少年策马而立,正在等待众人。
陈到、李通约马上前。见得那两少年正是陆逊、廖化。
李通下的马来,对陆逊抱拳一拱道,“某有眼不识真豪杰,惭愧、惭愧!”
陆逊也下的马来,侧身避过李通之礼,拱手正色道,“文达公切莫如此,真折杀小子了。”说着自怀中掏出一条帛卷,双手奉于李通面前道,“吾兄常言,李文达乃当世忠直之表率,特命小子将此诗作送与文达公,还请文达公收下。”
李通闻言一怔,继而双手接过那首《石灰吟》正色观看。待得李通看罢,身子不住的哆嗦,激动地道,“某何德何能,竟令三公子如此刮目相看。前番所为,真无礼之至!”说罢,李通猛然面南而跪,颤声道,“吾李通在此立誓,永不背叛江东孙三公子孙翊,若违此言,天诛地灭,不得好死!”
此言一出,引得陆逊和陈到相视一眼。然后陈到又拿出一套印符来到李通面前道,“文达兄,此乃汝南郡兵符并汝南太守印信。自今日起,吾等诸人皆在李太守帐下听用。”
李通也不推辞,跪接印符,继而起身交予亲兵手中,然后朗声大喝,“随我入城!”众人皆称诺跟随。
等来到县衙之中,李通于主位上坐,召集众人议事。
李通道,“诸位,通受三公子大恩,感佩莫名。今日还请诸公为我军后续发展,畅所欲言,仔细谋划。”说罢看了一眼陆逊,询问道,“伯言。君乃三公子兄弟,又兼智计百出,可有良策教我?”
李通对于陆逊,那是相当的佩服,所以迫不及待的向陆逊请教。
陆逊朝李通拱手一礼,然后潇洒的道,“文达公过誉了。不过小子确实有几件事要向公禀报。”
李通笑了笑拜拜手,示意陆逊继续。
陆逊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道,“此番我军得文达公相助,可谓实力大增。现我军共有军兵八千余,皆为精壮。然则兵不练而战不利。我军目下应立刻整编,并扩军至万人,如此方可同境内黄巾势力相抗衡。其二,应立刻发出文告,广纳汝南流民于此,以充军需人口;其三,汝南受蝗灾之祸颇重,可速派人往庐江送信,请我兄长派得力之人来此,主抓内政之事,以稳定吾军之根基。以上三事还请太守大人定夺。”
李通听罢,大喜道,“伯言真济世之才也。如此,我与叔至、子忠等对我军进行整编;伯言则给三公子去信,请三公子派精干之人来此。至于招纳流民之事,在三公子派人来前,还请伯言代劳。”
陆逊听罢没有多说,只是拱手称诺。其余众人也各遵号令,纷纷忙碌不提。
先不说汝南这边的事情,回头看看庐江的孙三公子。
咱们的孙三郎此时正在太守府的正堂里,会见一个人。确切的说应该是这一个人带领的一行人。
这一行人可以说是孙翊梦寐以求的,以至于孙翊现在都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怔怔的看着其中一人,那种热切的神情,让众人都感觉非常的不舒服。
大堂中静的连众人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所有人都看着那个被称为当世神童的孙三公子,却都不知道该怎么去打破这个静默的局面。
过了不知多久,庐江目前的二把手张昭终于忍不住了。他忽然咳嗽了一声,对孙翊道,“三郎!”
孙翊猛然间被张昭的话惊醒,连忙对着自己的师父拱手道,“哎呀,师父,学生失礼了,真真是因为见到仰慕已久的诸位,实在是令小子失态万分,还望各位莫要责怪。”
堂下一名老者,闻言笑道,“久闻江东孙三郎,乃世之奇才。智计百出,行事大方。却不料今日一见,为何如此小儿模样。”
孙翊呵呵一笑,并不生气,而是略带激动地道,“实因诸葛先生大贤在此,晚辈如在梦中一般,故而失礼、失态、失言。还望先生多多担待。”
这个被孙翊称为诸葛先生的人,不是旁人,正是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诸葛玄!
诸葛玄是何人,相信不用我过多的介绍。他正是诸葛亮的叔父。
而这一行人,正是诸葛玄所带领的诸葛亮,诸葛均,以及诸葛家的随身大夫、原长沙太守张机张仲景!
原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后,就去豫章上任。可后来,朝廷委任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扬州刺史刘繇出兵,赶走了诸葛玄。诸葛玄无奈,只得带领诸葛亮等人去投奔和自己有点交情的荆州牧刘表。但没想到,在路上恰逢江夏大军兵逼庐江。诸葛玄作为袁术任命的豫章太守,害怕被两军误伤,故而又跑回了庐江附近躲藏。
在听闻孙翊和鲁肃带兵,火烧江夏两万大军后,诸葛玄突发奇想,与其投靠那个早已没有进取心的刘表处苟延残喘,不如来庐江这个处处都显现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这里,一探究竟。诸葛玄本就是袁术手下的名人,而且在士族之中也久有声名。所以刚到招贤馆一说自己的名头,就立刻被引见给了负责人张昭。张昭在听到诸葛玄来此的消息后,马上便命人通报给了孙翊。而孙翊也即刻就让张昭请诸葛玄一行人来太守府做客,自己更是沐浴更衣,亲往大门口相迎。诸葛玄看到孙翊对自己这群落魄的人这么的重视,也就顺水推舟的来了太守府中。但没想到,孙翊现在却有与刚才在府门口完全不同的表现。
老头当然不知道孙翊的真实想法。因为孙翊的震惊,并不是因为诸葛玄,而是其身边的两个人,一代名相诸葛亮,和当世神医张仲景。
诸葛亮到底多牛,无需笔者多言。关键是这个张机,张仲景。
张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人。如果说华佗是外科圣手,那么张仲景就是内科圣手,被称为“医圣”,并且还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要知道历史上,同时代的华佗所写之《青囊书》失传了,而《伤寒杂病论》却流传了下来,这可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辩证论治法则的医学圣典,是中医临的基本原则,更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一直到了两千多年后的二十一世纪,学习中医之人,也依然把这本巨著当为必修的经典,认真研读。
至于他给诸葛玄治病的事情,是记载于《江表传》里的,没有收入《三国志》中。但是笔者推断,这个事情应该是真的,毕竟当时的诸葛玄也算世家名门,况且当时的张机一直在长沙、豫章一带行医,是非常有可能去给诸葛玄治病的。所以笔者在此书中,遵循此意见。
好了,补课结束,言归正传。
孙翊派人赶紧准备酒宴,要为诸葛玄等人接风洗尘。因为有张机在,所以孙翊还请人把华佗也请了来。时间不长,酒菜摆好。孙翊和众人围桌而坐。
对于孙翊发明的这个桌椅,众人都是啧啧称赞。特别是年已十五岁的诸葛亮,更是暗自赞叹不已。这时的诸葛亮,还不是后来那个号称有“鬼神莫测之能”的神人。他现在对于孙翊的评价是此人才有“鬼神莫测之能”。特别是诸葛亮看到孙翊毕恭毕敬的把张昭给让到主位上坐下,自己坐于其身旁后,诸葛亮对孙翊的好感度立马蹿升了起来。而且诸葛亮陪同诸葛玄去招贤馆时,曾看到门口那副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让诸葛亮对于孙翊,有引为知己的想法。
但是现在江东孙三郎的名声太大了,大到连自己的族叔诸葛玄都愿意带领众人前来投奔。这么一来,诸葛亮可不敢把自己的心思表露明显,只是很含蓄的坐于众人之中,尽量保持低调。
问题是孙翊可不愿意让诸葛亮低调。待得众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昭和诸葛玄二老已经聊得非常投机了,两人对于内政之事多有共同语言,故而相谈甚欢。
另外一侧的张机和华佗更是满面红光的互相讨论着那些孙翊等人听不懂的医学术语,时而大笑,时而沉思,时而切切私语,时而高声阔论。
至于孙翊和诸葛亮、诸葛均,以及被孙翊找来作陪的鲁肃几个,则被晾在了一边,略显尴尬。
孙翊看到这种情况,便和张昭等人告了声罪,带着诸葛亮他们去了偏厅。又命人准备了食物,煮上热酒,几人开始聊了起来。
除了诸葛均年幼,略显局促外。那鲁肃和诸葛亮似乎生来就特别的对眼,很快就熟识了起来。孙翊更是抓住这个机会,和两位当世奇才交流各方面的经验,甚为高兴。
孙翊不得不佩服卧龙之才,绝对是千年一见。只听诸葛亮说道,“三公子,在下闻三公子使人北进汝南,可有此事?”
孙翊放下酒杯,道,“正是。不知孔明兄有何良言教我?”
诸葛亮潇洒的一拱手道,“不敢,只是有些事情需向三公子言明。”
孙翊正色道,“请孔明兄但讲无妨。”
诸葛亮四下看了看,然后边指着桌子上的菜,边道,“以此作为庐江之地,这边就是汝南。汝南靠近中原,去岁逢蝗灾,又有黄巾余孽盘踞,乃鸡肋之地也。如今曹孟德与吕布相斗,暂时无暇顾及此处。但吾料曹操必胜吕布,到时曹操怎能让其腹背出现危险?恐其会举兵而来,扫除后方之忧。如今庐江兵不满万,将不足十,如何能应对曹操数万百战之师?此在下一家之言,还望三公子明鉴。”
孙翊看了看诸葛亮,并未答话,而是转向鲁肃道,“子敬兄所见若何?”
鲁肃思考了一下,道,“吾认为孔明之言句句珠玑,此事极有可能发生。”
孙翊听完悠然一笑,道,“吾问二位兄长一事。一边是鸡肋之地,一方是富裕之州。请问二位是要鸡肋之地,还是要富裕之州呢?”
诸葛亮闻言心头一震,没有答话。而鲁肃则是很肯定的道,“自然是要富裕之州了。三公子这是何意啊?再说这和那曹操又~?嗯?”鲁肃突然停下了话头,猛然一颤。
孙翊此时很装x的拿过酒壶,径自倒了一杯酒,似乎是自言自语的道,“曹操图谋徐州久矣。所谓父亲被害,兴兵复仇,纯粹是欲加之罪也。若其欲报仇,为何不去找张闿,却非要入徐州。况其沿路屠城杀人,刨坟戮尸,何意也?因军粮不足,故而以人脯为食;因军饷不够,故而挖墓盗宝。曹操本奸诈之人,若非兴报仇之名,又如何行此龌龊之事?”孙翊抿了一口酒继续道,“徐州四战之地,非雄主不能领。陶谦死后,刘备继之,此人乃枭雄之才也。今徐州北有袁绍部将田楷总摄青州,南有袁术虎视眈眈,西有曹操与吕布相斗之兵,乃死地也。曹操若胜,则必举兵东向,图谋徐州;吕布败则必定投奔刘备,以为犄角。到时~”
“到时,曹操独自对付两大豪杰,胜算不大,许会与我庐江结盟,以牵制袁术。”鲁肃摸着胡子幽幽的道。
“哈哈,子敬错了。”孙翊笑道,“到时曹操只要暗施离间之计,以徐州做诱饵,刘、吕双雄必定内斗不已。况袁公路久与刘备不合,不需曹操挑拨便会攻之,何况曹操故意定计尔?”
“到时吕布与刘备反目成仇,袁术又趁火打劫。这徐州之地必为四方争夺之焦点,各方都无暇他顾。而我庐江正可趁此机会稳固所得之地,以观成败!”诸葛亮此时忽然道,言语中很自然的说成了“我庐江”。
“不愧是诸葛亮啊。”孙翊暗赞道。“这诸葛亮之才确实牛,古人诚不欺我也!”想到这里,孙翊拍了拍手道,“孔明兄大才,吾不及也!”
“哪里哪里!”诸葛亮谦虚的道,“非三公子点破其中奥妙,吾真坐井观天也。三公子之才胜亮百倍,吾真小看天下人也。”边说边对孙翊拱手一礼。
“哈哈哈,孔明兄差异。”孙翊按住孔明的手,温言道,“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孔明兄流落之时,怎能对天下事尽知尔?况事在人为,吾等此言乃猜测也,且静看风云变幻即可。”
诸葛亮感觉到孙翊手上传来的热度,心中忽然豪情大发,朗声道,“若三公子不弃,亮愿投于三公子帐下为一小吏。”说罢,长身而起深施一礼道。
孙翊听罢大喜过望,忙起身避过诸葛亮的大礼,郑重道,“孔明兄乃丞相之才也,怎可屈居一小吏乎?”边说边扶起诸葛亮,道“若兄不弃穷山恶水之处,吾欲以汝南之政事相托,不知兄愿否?”
诸葛亮一听,心中立刻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激动之情。自己才十五,孙翊居然就把一郡政事交予自己。这份信任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自己都不知道是该拒绝还是该接受了。他颤声道,“三公子知遇之恩,亮无可报答,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翊一听这话,差点没晕过去,“好吗,《出师表》的名言居然提前数十年出现了。”但是他却轻松地道,“孔明兄乃国士也,非百里、千里之才。今以一郡之地相托,实大材小用尔。若非吾现在奇缺政事之才,绝不愿兄去也。”
诸葛亮此时也潇洒的道,“三公子如此求贤若渴,令亮感佩莫名。今亮立下军令状:一年内民生恢复,两年内百废俱兴,三年内人丁兴旺,五年内富甲天下!”
孙翊一听,哈哈大笑,道,“吾对孔明兄之言深信不疑。今便拜兄为汝南郡丞,并书信于汝南太守李通、李文达,让其好生配合于你。”
诸葛亮从孙翊那质朴的话语中没有听到任何的不屑、不信、不明。而是感受到了孙翊对自己几乎是没有任何保留的信任。
诸葛亮对孙翊道,“请三公子移步正堂。”
孙翊点头应允,四人来到大厅内。见过席间众人,诸葛亮对诸葛玄跪倒,拱手曰,“叔父。今吾感三公子提携之恩,以汝南一郡之地相托。侄儿不敢不尽心竭力,以报万一。叔父身子不爽,侄儿不能再侍奉左右,还望叔父见谅。”
诸葛玄此时的脸通红通红的,不光是因为喝酒,还因为和张昭相谈甚为投机。见到诸葛亮这样,他朗声对孙翊道,“三公子。孔明虽薄有才能,但却才一十五岁。三公子以一郡之地相托,恐有不妥。若是稍有差错,只怕会耽误了三公子大事啊。”
孙翊呵呵一笑,洒然道,“正己(查不到诸葛玄的字,编了一个公勿需担心,吾知孔明兄有丞相之才,区区一郡之地,必不在话下也。”
席间四老听了孙翊的话,都惊诧不已。作为张昭而言,他可是对孙翊的识人善任很佩服。只要孙翊看重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人尽其才的。今日听得孙翊居然对这个看起来尚显幼稚的年轻人如此的重视,张昭也有些发懵了。
孙翊早就习惯了这些牛人们经常表现出来的,对自己的惊讶,惊诧,甚至惊惧。很无所谓的摊开手道,“正己公乃千里之才也,仲景公乃内科圣手也,吾师乃国之柱石也,子敬可为统督之帅也,至于诸葛小弟(诸葛均若其能拜于元化公与仲景公门下,后必为一代神医也。”
众人听罢皆面面相觑,继而哈哈大笑。马屁谁不愿意听?就算是小诸葛均,也都满脸通红,都不知道是开心,还是害羞了。
待得众人笑罢,孙翊对张机道,“仲景先生可愿与元化先生一起,在仁心堂教授弟子,著文立说乎?”
张仲景慨然应允。
而诸葛均,则是在众人面前,正式拜张仲景和华佗为师,成为两人的弟子,也算了了自己一直以来欲成名医的愿望。
如此气氛,令众人都深感兴奋,你来我往推杯换盏,好不高兴。
孙翊此时并不知道,有一件更加高兴地事情就快来到自己面前了。
此正是:新得汝南拜大将,又添琅琊诸葛亮。身处乱世应自起,不惧天下英雄狂!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