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一来没有杀人动机,二来拥有不在场证明,那么是谁杀死了潘振畅?那个人为什么能拿到X平时用来杀人的绳子?根据我们的调查,潘振畅曾经购买了意外保险,受保人是自己的母亲。如此一来,一切也就不言而喻了。
\t“明白吗?杀死潘振畅的凶手,就是潘振畅自己!潘振畅是自杀的!”
\t郑刑警听到这里,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神情诧异之极。
\t而X则微微地喘着气,沉默不语。
\t思炫接着推理:“以下是我的推断:潘振畅是一个极端自卑和内向,甚至是有点自闭的人。他十分厌恶跟外界接触,于是长期呆在家里,胡思乱想,终于心理产生了扭曲,认为自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对不起父母,活着也没用。于是,他想到了死,想以死来终结自己的痛苦。同时,他希望死前,能为父母留下一点什么。所以他就想到了骗取保险金。
\t“他或许有留意报纸上的新闻和网上的资讯,得知了近几个月中所发生的几宗谋杀案的情况。他通过自己的分析,推断几宗案件的同一个人犯下的,而凶手就是那个由于躲避工厂女工而在车祸中死亡的女子的丈夫,即现在被我称为X的人。潘振畅先联系保险经纪到他家,为自己买了一份意外保险,然后在网上跟X联系上了,告知X,自己已经知道了他杀人的事实,如果不想被揭发,就必须跟自己合作。
\t“一来合作对X自己也有利,二来X没有其他选择,于是他便跟潘振畅合作。他们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X把自己杀人用的绳子交给潘振畅,潘振畅在12月13日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在家中上吊自杀,而在这段时间,X就开车前往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为自己制造不在场证明。事后,X再返回潘振畅家中,把他的尸体放下去,造成被杀的假象。这些事情完成以后,他们能得到以下效果:一、警方不会怀疑X是连环谋杀案的凶手,因为其中一名死者被杀时,X具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二、警方会认为潘振畅是死于谋杀的,凶手就是那个犯下连环谋杀案的人,潘振畅的父母能得到保险金。对X和潘振畅来说,他们的合作实现了双赢的目的。”
\t思炫说到这里,轻轻地吁了口气,微微地抬起头,望着天花板怔怔出神。
\t隔了一会,思炫听到楼下传来了警笛声,他走到窗边,往下一望,喃喃地说:“来了?”
\t与此同时,郑刑警向X说道:“走吧,跟我回局里去!”
\tX还没答话,思炫向他说道:“我们走吧,X有新的客人了。”
\t“什么?”郑刑警露出了迷惑的表情,“不逮捕他?”
\t思炫漫不经心地说:“我们到楼下等吧。”
\t对于思炫的话,郑刑警完全摸不着头脑。但他知道思炫是一个百分百值得信任的人,于是不再多问,跟着思炫离开了X的家。
\t他们离开以后,X躺在沙发上,望着天花板,陷入了深思。
\t他想起了自己的亡妻,想了被自己杀死的人,还想起了数天前在公路上的那突如其来而又惊心动魄的一幕!
\t“我把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通通杀死,让他们无法害人,这样做,到底是对是错?”X问自己,“现在,我终于要为我所做的事情承担责任了吗?我终于难逃法律的制裁了吗?那他们呢?那个把我爱妻害死的人,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人,难道法律就不去制裁他们吗?”
\t他想到这里,微微地喘着气,脸色苍白,神情中交织着彷徨和迷惘,极为复杂。
\t这时候,忽然一阵急促的拍门声响了起来。X吓了一跳,还没反应过来,只听门外一人大声叫道:“蒋胜龙!我是沈傲天刑警!你开门,我有些事情要问你!”
\t后记:
\t有一些人,或者醉酒驾驶,或者闯红灯,或者在公路上横冲直撞,又或者在马路中央大摇大摆,他们总以为马路是被自己买下了一般,完全无视其他车辆和行人。每次我看到这种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如果他们遇上了车祸,因此受伤甚至死亡,完全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也怨不得别人。
\t这些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如果只是关系到自己的生死,那也与人无关。问题是他们的行为,还会牵涉到其他无辜的人的安危。有多少人,是被醉酒驾驶的司机撞死的?又有多少人,是为了躲避闯红灯的人而遇上车祸的?数不胜数。
\t于是我有了这篇小说的初始构想。于是我写下了这篇小说。
\t希望大家从此以后,为己为人,切勿无视规则。因为,“哪管一次做错也都可摧毁这生”。
\t轩弦
\t2009-2-8
\t此文发表于《悬疑现场》2009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