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还不知道坑辽计划,现在也不是说的时候。》乐>读》.
从李成梁四十多岁开始发家,到努尔哈赤在李成梁的扶持下成长,熊廷弼说到李如松的意外阵亡,有些惋惜,也有些庆幸。
李如松死的是时候,正好让李成梁的全部算盘落空。如同培养太子一样,李成梁对长子李如松的教育非常到位,其他八个儿子就有了区别。为的就是第二代形成一个核心,而不是离离散散的几个团体,让人逐个击破或内乱。
可李如松一死,李成梁培养出来的头号打手老奴的心思就变了,因为李成梁老了,李家其他人都扶不上去。
李如松这个辽镇上下内定的继承人一死,辽镇内部都乱了。李成梁想培养第二个继承人,也没时间了,因为朝廷开始动手了。
东李西麻,李家的继承人因为意外夭折了,麻家也是……
这里的水,非常的深。
西北军镇连绵,各方牵制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关键是辽镇,各方算计之后,便宜了老奴。
熊廷弼的潜在意思很简单,辽军已经变质,在李成梁时期就变质了。
以前的辽镇可以说是国家花钱养兵,现在的辽镇就是国家花钱雇佣这些将门守边。一样是花钱,可指挥权变了:以前是上下隶属关系,现在是合作关系……
杨镐当初远征老奴时,四路大将除了全身而退的李如柏一路其他都是外地人,军兵、级将领却多是辽地的。
战后打仗能力仅次于李如松的李如柏受到的压力太大了,直接自杀以示清白。
当时刘綎哭着请求杨镐暂缓发兵,等他的嫡系川兵赴辽后,他一个人就有信心绑着老奴打。
可杨镐又哪能拖延下去?尽管两个人有私怨,可朝廷当时给的压力太大了。十万大军人吃马嚼,朝廷耗不起。而东林人又在下面鼓动舆论给朝廷施压,给浙党施压,给浙党领袖、首辅方从哲施压。
压力一层层传到杨镐身上,他又能怎么办?
所以内内外外的原因积攒下来,杨镐败了,在东林这边看,方从哲也请辞致仕,让他们的目的达成了;从老奴那边看,他终于正面击败了大明的边军,干掉了万历时期的三百多名宿将,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也鼓舞了人心士气。
至于经抚之争,也是有秘密的,不仅是熊廷弼与王化贞争权,也是两个人有默契的争斗,这样在辽镇能形成两个漩涡,两个对抗的漩涡能将不少刺眼的东西给绞碎。
以前是辽东经略最大,代表着朝廷,与辽镇军将是上下关系,矛盾就是上下矛盾,是朝廷枢与辽镇地方的矛盾。
经抚之争时,熊廷弼这个经略,王化贞这个巡抚相互对抗,形成两个漩涡会将辽将吸纳进来,分化成两个对抗的集团。将上下矛盾演变成辽镇内部的对立矛盾,相互钳制,能最大化的统合辽镇,形成新的指挥核心。
但是,王化贞这边出了漏洞,被孙得功算计了。
当时王化贞这个集团在宁远前线,老奴来攻,王化贞派出去的军队打的很顽强,熊廷弼也派了援军。连着援军,都被王化贞派出去的主将孙得功给卖了!
配合老奴搞死前线军队后,孙得功跑回宁远城就开始制造流言,说是城破了,搞的人心惶惶。还带着家丁部队突击王化贞军大帐,当时王化贞正在处理公,根本不知道也没想到自己的军大将孙得功反水,他视孙得功为嫡系……
若不是参将江朝栋反应快,冲到军将一头雾水王化贞夹在怀里上马狂奔,可能王化贞就被孙得功绑了送到了老奴那里。
王化贞那里有人反水,熊廷弼也担心自己这边有人反水,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收缩防线,将一切能烧掉的物资统统给烧了!这样哪怕败了,老奴也抢不到东西!
熊廷弼派出去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谁的物资,统统烧了,什么都没留下。
没了物资只能大跨步后退,一路撤入山海关。
结果老奴白跑一趟,连抢到手的宁远坚城都不敢要,他不敢分兵把守,也没有粮食供养,所以一把火烧了,也是大跨步后退。
熊廷弼说的隐晦,朱延平以前可能听不明白,现在听明白了。没有一处地方是简单的,各行各业都是有表里规矩的,利润最高的行业,水往往是最深的。
天下利润最高的事情就是读书、做官,这里的水深的吓人。
再次,就是商业、军事方面,如果还有什么行业比做官的利润还要高,那就是做皇帝。
他前脚离开大理寺天牢,右佥都御史王化贞就带着酒菜来看两位老朋友,与熊廷弼、杨镐吃吃喝喝。
心情压抑,来到兵部,今天坐堂理事的是侍郎李邦华,他也是抽这个时间来的。他给登莱争到了明年的军饷,那镇虏军扩编一件事情就是登莱方面要给他的回报。
袁可立是登莱方面的首脑,可登莱这边内定的继承人不是袁枢,也不可能是袁枢,是李邦华。在登、莱、天津设镇的时候,这件事情就定下了。
只要他把扩编的公交给李邦华,李邦华代表兵部答应下来,崔景荣也不会说什么。说白了,扩编镇虏军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
镇虏军是虎符统军,话是这么的说的,这个话就是名义。虎符在宫里,扩编镇虏军就是给皇帝增强兵权。当初崔景荣给朱延平担保,结果本人被坑了,受到极大的压力。
所以哪怕他与朱延平关系再亲密,他也不能做主答应这个事情。而李邦华就可以,因为他和虎符统军这件事没干系。做了之后有压力,却没有崔景荣的那么大。
只是,今天崔景荣居然也在。
兵部大堂内,气氛也是压抑,崔景荣见朱延平到来,使了个眼色,一名兵部书吏将公转到朱延平手里。
是西南的军情,普定大捷后,蔡复一督军过乌江抵达水西织金。
蔡复一的公朱延平看过几次,次次都是要后方加快粮饷运输和兵员补充,同时每次都在请朝廷督促川兵配合夹击作战。
水西就是黔西,东南边被云南滇国公沐家的滇军堵住,西北一线又是被层层川军围堵,东南方向一直与蔡复一隔着乌江打游击战。
形势上来讲,奢安叛军被堵在水西贫瘠绝地上,官军又执行焦土策略,杜绝一切物资流入水西。大好的形势,却打成了拉锯战,打成了烂仗。
你没看错,西南战场上的官军有饿死的,同时也有商队给水西奢安叛军卖物资……
这回公有变化,一直听蔡复一调度的滇军也开始学川军扯皮,坐地还钱,让蔡复一给他们加大粮饷倾斜力度。
可蔡复一哪来的粮饷?
西南战事一开始,当时东林刚赶走浙党,内部团结就把战事定下了主调,由西南五省出兵平叛。同时,西南五省的税赋直接转做西南平叛战事的专项款。
问题就出在这,西南五省的物资运十船离港去重庆大本营周转,到重庆不到三船,等到蔡复一手里也就两船。这样的仗,还怎么打?
“蔡复一病重,撑不住了。”
崔景荣与蔡复一交情不错,看一眼朱延平,叹一口气:“是晋王千岁气的。蔡复一调任西南前,天启元年在山西布政使司任左布政使。他用七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大同镇、山西镇的军粮问题。他得罪了很多的人,跟着他办事的门人子弟也得罪了很多的人。他去西南后,留在山西没走的门人子弟,都死在了乱军手里,跟着那些混账东西一起挂在城墙上。”
“现在他求我发严令,督促川军、滇军配合作战。可滇军那里是沐家的,谁又能逼着沐家做事?还有川军,朱燮元这边我们也是指挥不动。宗柔,帮他一把,你去西南战场,我们兵部给你平夷将军印。”
张张口,缓缓吐出一口气,崔景荣神情哀伤:“蔡敬夫就剩一口气撑着,奢安不平,他死不瞑目!”
朱延平咬着嘴唇,从他听说西南战事开始,那边给他的印象就是个大火坑。
西南太远了,如果是夏季他率军走运河一个月时间就能抵达,现在大冷天的镇虏军就是过去,一路上也能把人拖死,牛马牲畜也扛不住。
而且,他的战术是平原方面的,军士的训练也是针对平原战场进行的,各方面的军械都是为平原战场准备的。去西南丘陵、峻岭地形打仗,打山地战,他没把握。
更关键的是,他还要等开春后考进士,混个进士身份,这是过时不候的东西。主考官是顾秉谦,下一科就没这么好的条件了。
朱延平的难处和镇虏军的特性,崔景荣也是知道的,见朱延平沉默他只是摇头笑笑,笑的苦涩,又是一叹:“等开春吧,我们兵部给你凑集战船,你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是,末将遵命。”
崔景荣缓缓起身,扭头看一眼堂内其他人,阴着脸道:“能传话的给朱燮元传一声,宗柔去西南的时候,老夫舍了命也要求一柄尚方剑壮行。敬夫……”
长呼一声蔡复一的字,崔景荣颤着,身子佝偻,推开要扶他的朱延平,走了。
兵部大堂多是赶着时间回京述职的西南将领,一个个脸色变化各是不同,又都看向朱延平,朱延平面无表情将这些将领一个个扫了一遍,见戎袍都是青色为主,是西南那边的。
没有耐着心思排队,他上前将正在述职的一名将军提起来甩到一边,回头瞪一眼那八字胡年将领,左手按着剑柄,落座取出扩编公放到桌上,对脸色不是很好看的李邦华道:“李侍郎,末将镇虏卫指挥使朱延平,前来公干。”
李邦华见贵州总兵张彦芳被朱延平一瞪竟然怂了,摇头笑笑放下手里贵州的卷宗,先是叹了一口气,嘴角止不住的笑意:“果真虎将,镇虏军又是什么事情?”
“扩编,依武毅戚公车营旧制,编车营一部,配属骑营一部。各项牛马、战车我军缴获于河套诸部,如今只缺兵部编制与各类火器。明年建奴必然寇边,扩军初为辽事。若调我部赴西南平叛,再请扩编步军一营。”
“第二,军饷的问题。数遍诸军,我镇虏军战果卓群。至今未领兵部军饷,这件事情说不通。”
张彦芳一看朱延平这态度,彻底熄了找麻烦的心思。看看这跋扈的模样,他们这些在外握着兵权的重将在兵部,都是孙子模样说话低声下气,哪像这位理直气壮要编制,要军饷?
李邦华翻着朱延平递上去的公,一副很认真思考的模样:“我们兵部也有扩编镇虏军的意思,这件事情还需要与内阁探讨一下。毕竟,镇虏军以虎符统军,非同一般。”
西南将领齐齐翻了个白眼,这位朱延平的师尊是次辅,还要走内阁?
“至于这军饷的事情,我们在户部那里打了招呼,让秦佥事拿着账册过去对账。若没问题,年底前就能结清。”
西南将领饿惯了,一看兵部批饷这么痛快,一个个真傻眼了。
李邦华看着朱延平一笑:“不过毕户部那里,对你们缴获的平遥、太原书籍也是念念不忘。做好腹稿,免得吵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