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一直没有发话的太尉杨赐也开口了,朗声说道:“丁大人的事情,还是暂时先放一放吧,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大将军难道就没有一点过错吗?现在还是先把新皇登基的事情确立下来吧。”
何皇后见状,也不想把事情搞大,同时对何进当着众多大臣的面大打出手的事情感到很丢人,急忙接着杨赐的话茬,说道:“太尉大人说的没错,如今新皇未定,你们就在这里争执了起来,而且还大打出手,如果传了出去,是不是有损你们朝廷重臣的身份?这里是皇宫,不是商贩吆喝的街市!丁大人是九卿之一,大将军也位高权重,都是国之栋梁,今天这件事,就这样算了,本宫不希望再有此类事件发生。袁术,立刻释放丁大人,待国事商量完毕,再由廷尉府给出公决。”
袁术听到后,不敢违背,立刻释放了丁宫,并向丁宫赔礼道歉,然后走出了宫殿,站在外面守卫。
丁宫重新回到了座位,一屁股坐下去之后,两只眼睛却在紧紧的盯着何进,嘴角上还露出了一抹笑容,似乎在向何进炫耀他的胜利。
何进却气得不轻,对于何皇后说出这番话来,也有些诧异,没想到自己的妹妹不帮自己,反而去帮外人。
但是毕竟他的妹妹是皇后,他能有这样的荣华富贵,也都是靠着妹妹这份姻亲关系。如果闹僵了,对自己反而没什么好处。
不过现在他已经是大将军了,位高权重,如果真把自己惹急了,他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他拿出一方手帕,擦去了鼻子里流出来的血,一脸恨意的看着丁宫,同时心中对何皇后也有些怨言。
片刻之间,大殿上鸦雀无声。
岳彦看准时机,朗声说道:“如今先帝驾崩,国中无君,而张角领导的太平道又提前造反,将虎牢关以东的八州之地搅得天翻地覆,如果大臣再不齐心合力的话,大汉就会岌岌可危。值此内忧外患之际,我们这些大臣应该相互配合,齐心合力才对,而不是在这里因为一点个人的意见而打闹。至于立谁为新皇,这个一点都不难,自古以来都是长幼有序,应该立皇长子为新皇才对。虽然皇长子刘辩不过才九岁年纪,年纪有些小,可能无法临朝亲政,但皇后娘娘可以垂帘听政,代替新皇行使权力。”
“垂帘听政?”众人都是一阵惊讶。
何进听到这里时,顿时又有了激情,自己虽然当不上辅政大臣,但垂帘听政还是可以的,这样一来,这权力还等于握在他们何家人的手里。
于是,何进立刻朝袁隗使了一个眼色,袁隗会意,立刻站了起来,朗声说道:“岳将军说的没错,垂帘听政早有先例,吕太后、邓太后都曾垂帘听政过,一旦皇长子刘辩登基为帝,皇后娘娘就成为了皇太后,由皇太后垂帘听政,确实可以解决新皇年幼,无法临朝亲政的事情,而且何皇后性行淑均,颇有才学,实在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司空袁逢、执金吾袁滂都随声附和着。
丁宫皱着眉头,刚才他已经触怒了何进,若不是岳彦及时站出来帮他解围,自己只怕已经被杀了。
虽然他也不怎么同意让何皇后这个女人来垂帘听政,但总好过让何进当辅政大臣吧。
但是他还是有一些担心,毕竟何皇后是何进的妹妹,胳膊肘肯定不会向外拐,他担心何皇后始终会和何进串通一气,从而外戚专权。
于是,他想了片刻,立刻说道:“垂帘听政不是不可以,但何皇后毕竟是个女流之辈,难免会感情用事,为了保险起见,应该再设立几个辅政大臣,凡是遇到什么国家大事,应该由何皇后和几位辅政大臣一起商讨决定才对。”
何进听后,又狠狠的瞪了丁宫一眼,丁宫看见后,也不以为然,他深知何进不会放过自己,也不怕再一次得罪何进,危急到何进的利益。
“丁大人说的极是,只有这样,才不知道国家出现什么乱子,也至于让大权旁落到一个人的手里。我同意丁大人的看法。”太常刘焉始终是汉室宗亲,自然会站在刘姓上面考虑,觉得丁宫的提议十分不错,便立刻表态赞同,并向其他几个人使眼色。
太仆赵岐、大鸿胪刘陶、宗正刘宽、大司农马日磾、少府许相平日里跟刘焉关系不错,来往也十分密切,看到刘焉对自己使眼色后,立刻会意,当即随声附和了起来。
岳彦也觉得丁宫的这个提议非常的好,立刻也随声附和了起来。紧接着,廷尉崔烈紧随在岳彦之后,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还是附议。然后是太尉杨赐、最后才是一直没有发话的卫尉张温、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北中郎将卢植四人。
何皇后见赞同丁宫意见的在多数,岳彦也已经同意了,她也就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按照诸位大人的这个意见来执行吧。只是,在辅政大臣的选择上,还需要再商讨一下,由几个人组成,谁来当最为合适?”
岳彦急忙接住话茬,率先说道:“启禀皇后娘娘,微臣觉得,辅政大臣的人数宜多不宜少,应该多多益善,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国家大事,从而定下公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出现什么纰漏。不若以朝中的三公九卿都为辅政大臣,遇事不决时,可以举手进行表决,以人数多的一方为最佳公论,不知道可行否?”
不等何皇后开口,何进便反对道:“不行!辅政大臣的人数太多,凡事都举手表决的话,只怕会拖延时间,办事效率低下,,应该挑选出三四个人为辅政大臣,直接对皇后娘娘负责!”
“人数太多,未必就是坏事,大家集思广益,发表不同看法,就是为了避免个人专权的事情出现,我倒是觉得岳将军的提议非常好。”丁宫立刻反驳道。
崔烈也立刻说道:“岳将军的提议确实不错,三公九卿本来就是朝廷重臣,国之栋梁,而且国家大事全部都是由三公九卿进行执行,缺少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出现问题,如今正值内忧外患之际,大家更应该齐心合力的为朝廷效力。三公九卿都出成为辅政大臣的话,会提高诸位大人的积极性,我十分赞同。”
其余几个人都位列九卿的人也都纷纷表示赞同,毕竟这样一来,他们也都有辅政的份了,谁也不落下,自然不会反对。
倒是何进、袁隗、袁逢有些怨言,不想弄那么多人。
何皇后见岳彦朝自己使了一个眼色,便朗声说道:“好了,这件事就按照岳将军说的去做吧。从此刻起,皇长子刘辩登基为帝,本宫以太后身份临朝亲政,三公九卿为辅政大臣,凡国家大事,都由三公九卿先进行公决之后,再呈现给本宫,本宫再加盖玉玺,发布圣旨,这样一来,也可以避免出现什么纰漏。如今是非常之时,就应该行非常之事。下面,诸位大臣再讨论一下出兵平定太平道叛乱的事情吧。”
此话一落,一锤定音,何进、袁隗、袁逢也只能干瞪眼。
随后,就四支平叛大军前往何处进行平定叛乱的事情,诸位大臣也进行了一番商讨,而发言权最多的则是岳彦、皇甫嵩、朱儁、卢植四人。
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决定,由左将军岳彦出任平叛大军的统帅,赐假节钺,率领本部人马由京畿出发,北上河内,然后从河内深入太平道造反的腹地冀州,进行平叛。
皇甫嵩、朱儁两支军队则出轩辕关,进入颍川平定叛乱,而卢植则东出虎牢关,平定兖州、青州、徐州等地的叛乱。
随后,岳彦提出兵源不足,临时在河内招募兵勇的事情,也获得何皇后及三公九卿各位辅政大臣的同意。
而粮草、兵器、战甲、车马等战争物品的调拨,则在明天一日内发放到各军,四支平叛大军定在两日后出兵。为了战争需要,众人一致通过暂时不为刘宏发丧的决定,新皇即刻继位,但登基大典暂不办理,一切都等平定了叛乱之后才能实行。
但是之前确立的何皇后垂帘听政,三公九卿为辅政大臣的事情,即刻生效,战争期间,所有在职官员,一律不得请辞,各负其责,每天都要到宣明殿里处理公务,公决过后,由何皇后盖上玉玺再颁下圣旨。
这样一来,大将军何进被排出了辅政大臣的外面,而所有事情都咸决于三公九卿这些个辅政大臣,而众多大臣又都以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太尉杨赐马首是瞻,凡是国家大事商量完毕后,都由杨赐向何皇后进行报告,不知不觉中,杨赐反而成为了首辅。
这样以公卿表决行事决定国家大事的独特方式,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公允的作用,同时这样的辅政方式,也让本来打算告老还乡的杨赐,又找回了当年从政的感觉,反而想在晚年再为朝廷效力一把。
之后,就丁宫和何进在朝堂上大打出手的事情,由岳彦提议,三公九卿进行表决,这件事就这样算了,弄得何进也没有一点脾气。
朝议结束后,岳彦被何皇后留了下来,其余大臣纷纷离去。
何皇后带着一丝狐疑的道:“刚才朝议的时候,你为什么会提议三公九卿进行辅政,而不是你直接辅政呢?”
“皇后娘娘……哦不,应该叫太后娘娘才对。刚才的形势你也看见了,你的哥哥何进一心想独揽大权,他有袁氏相助,我只是一个人,就算提出来了,也未必能够成功。而且我还要去平叛,不在京城,即使有了辅政大臣的身份,又有何用?不如让三公九卿为辅政大臣,既能调集众多大臣的积极性,也可以阻止何进揽权,何乐不为呢?”
“嗯,你说的很对。只要刘辩当上了皇帝,至于谁做辅政大臣,都无所谓,反正我们的目的达到了!”何太后道。
岳彦道:“太后娘娘能这样想,就对了。目前先稳定朝中局势最为重要,三公九卿同时出任辅政大臣,由太后娘娘垂帘听政,不至于大权旁落到何进的手中,这样一来,一旦刘辩长大成人后,收回权力也很容易。如果落到了何进的手中,只怕想收回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太后娘娘,我后天就要出征了,我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内,太后娘娘凡事都可以依靠太尉杨赐,反倒是应该提防何进和袁氏的动作。”
“嗯,我知道了。只是,你这一走,也不知道会走多久,姐姐要是想你了怎么办?”
“姐姐,小别胜新欢,等我平叛归来,到时候再好好的和姐姐缠绵,毕竟国事重要嘛!”
“虽然国事重要,但私事也很重要,反正你都要走了,今晚就留下来陪陪我吧!”
“今晚不行,我还要回到军营进行整顿一番,明晚我再来陪姐姐如何?”
“那好吧。”
岳彦离开皇宫之后,立刻回到了杨府,此时此刻,廷尉崔烈也在杨府中,和杨赐闲聊,见岳彦从外面赶来,一进门便对崔烈道:“崔大人,今天朝议的事情,可能要让你失望了,本来太尉大人是想告老还乡的,但是不曾想今日朝议时,何皇后却提出不准请辞的事情来……”
崔烈打断了岳彦的话:“岳将军,这件事你不必自责。如今三公九卿都成为了辅政大臣,这还多亏了你的提议,这样一来,就直接将何进排在外面了,朝廷大事全部取决于三公九卿的商讨,站在何进一方的袁氏估计也讨不到什么便宜。由太尉大人在,我们这些个辅政大臣就自然而然的把太尉大人当成主心骨了。即使我很想当太尉,但现阶段是非常时期,一切都等平定了叛乱之后再说吧。”
岳彦听到崔烈如此说话,倒是感到很是欣慰,笑着说道:“崔大人颇有国士之风,令岳彦佩服。”
这时,一个家丁从外面走了进来,抱拳道:“启禀大人,光禄勋丁宫丁大人在外求见!”
杨赐、崔烈、岳彦都吃了一惊,异口同声的道:“他来干什么?”
“不管来干什么,来者都是客,绝对不能怠慢了。把丁大人请到这里来吧!”杨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