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亨北上灵武的时候,他就结束了自己艰难的储君之路,开始了自己的皇帝征程。
唐肃宗李亨重用有能力的将领,与安史叛军展开周旋,并在安史叛军内部出现分裂后进行反攻,终于将安史之乱平息。但随之而来的大唐完全不如以前了,外有吐蕃等少数民族的的觊觎,内有藩镇割据的动荡,就连宫中也是一片瘴气,良将忠臣不得志,宦官奸佞显风威。
唐肃宗李亨在继位不久后,就册立自己的长子李豫为皇太子,李豫在安史之乱中表现也很良好,加之为了稳定国本,所以李亨早早的确定了他储君的位置。但肃宗的宠妃张淑妃在后来被立为皇后以后,宫中的明争暗斗更加频繁起来,外加大宦官李辅国与程元振也都手握大权,导致整个朝野鸡犬不宁。
张皇后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女人,因为她也为唐肃宗生了两个儿子,所以总想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太子李豫的位置,所以就暗地里打压对自己不友好的大臣,李辅国由于一直在唐肃宗李亨手下效力,又加之拥立唐肃宗有功,所以在李亨即位后他的地位也非常的显赫,把持朝政,手握禁军。
李辅国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对一些与自己政见不同的人实施打压,有了共同的敌人,张皇后和李辅国这两个皇帝身边最重要的人也就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不听话的大臣。皇三子建宁王李倓就看不下去了,李倓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一心辅佐自己的哥哥太子李豫,他多次向自己的父亲进谏斥责张皇后和李辅国的不是,请求父亲李亨处罚张皇后和李辅国,但年轻的李倓怎能是这两个老狐狸的对手?在张皇后和李辅国的谋划下,李倓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唐肃宗处死,真是可悲。
李辅国在当时的权利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中大臣要觐见皇帝都要经过他的批准,皇帝的旨意也都由他亲自起草,就连当时的宰相都要对李辅国低三下四,官员的任命也就更不用说了,都要经过李辅国的同意,当时地方的一些节度使的任命,全由李辅国一人包揽了,这种任人唯亲的做法大臣们那是敢怒不敢言呐。
李辅国不仅对当朝的大臣们实施打压,而且还对唐玄宗的随从们看不过眼,当时唐玄宗李隆基为太上皇,深居宫中,身边可以说话的人只有高力士、陈玄礼等人,但李辅国觉得这些人整天在皇宫中也不像话,所以就用自己的手中的权利将高力士、陈玄礼等人流放边疆,只剩下唐玄宗李隆基一人,茕茕孑立,好不孤独。
唐玄宗是一个寿命很长的皇帝,将近80岁的时候才去世,这在古代已经很长寿了,如若不是安史之乱的话,相信他的寿命应该更长,可就是这样一位传奇的帝王,最后的结局却并不完美,他于762年5月3日离开了他的大唐帝国,被葬于泰陵。值得一说的是,他陵墓的陪葬墓少的可怜,只有高力士一座,陵墓的规格和豪华程度远不及他为自己父亲唐睿宗李旦所修建的桥陵,毕竟此时的唐王朝应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纵观唐玄宗的一生,还是比较坎坷的,他早年参与宫廷政变,为自己的父亲夺回皇位,后又平息了自己姑姑太平公主的作乱,继而迎来了一个无比强大的唐朝,但在他的晚年却因沉迷于杨贵妃,导致朝政不稳,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大唐的鼎盛是他一手缔造的,但大唐的没落也是他一手造成的,也许,这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吧!
就在唐玄宗病危的时候,唐肃宗也一病不起。这时,张皇后急了,她要加快壮大自己的势力,因为她与李辅国的关系已经很微妙了,她想借太子李豫之手除掉李辅国。于是张皇后召见太子李豫,向李豫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但李豫毫不思索地就一口回绝,毕竟李豫自己现在是太子,李辅国有手握大权,犯不上与其争斗,再者说也斗不过,而且李豫心里也清楚张皇后是个什么人。张皇后被拒绝后心里很不好受,因此她心生歹意,自己的儿子在朝中的支持率不高,她就想到拉拢二皇子越王李系,想暂且用李系取代太子李豫,把权利握在自己手中,遂与李系密谋,准备废掉太子李豫。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被程元振得知,程元振就赶忙告诉了李辅国。
李辅国当时权倾朝野,势力很大,他得知皇后要造反的事情后,先是派人将太子保护起来,继而又很果断的将张皇后、李系等人的阴谋戳破,并当着唐肃宗的面把张皇后抓了起来,此时病重的唐肃宗那受得了这般惊吓,当天夜里就驾崩了,时年52岁,张皇后和李系随后也都被李辅国处死。
唐肃宗死后,被葬于建陵。再看看他的一生,从小生活在开元盛世的和平年代,却也身在宫廷权利争斗中谨小慎微的度过了自己将近20载的太子生涯,最后在风雨飘摇中出任皇帝,最后将安史之乱基本平息,也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皇帝,但他也是唐王朝20名皇帝的转折点,之前的皇帝个个名垂青史,而其后的皇帝却很难有所作为了。
在唐肃宗李亨驾崩后,公元762年5月18日,太子李豫也就顺理成章的被拥立为唐王朝的新皇帝,是为唐代宗,他也是唐朝第一位以长子身份继承大统的皇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