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两天前我就来到了这座地球人的贫民窟。
而在两个小时之前,我开始了那场无比煎熬的演讲。
这里的电梯居然需要手动按楼层数才能启动,演讲的话筒还是手提式的……
我一面朝破烂的校门口走着,一面不满地暗自吐槽着。
“康先生……”背后一个东欧口音严重的男声喊道,“麻烦等一下……”
我的智能手机率先为我分辨出了那个声音,在屏幕上显示:天体力学系的奥尔多·肯达讲师。
我停下脚步,转身看去:那位金发褐眼的男子在夕阳的余晖里,富有古典美感的五官与这座城市的空气一样干净。
他仿佛天生就属于这个地方。
“肯达先生,”我礼貌地对他微笑,“有事吗?”
“没事……”他将一叠文件夹在腋下,三步并作两步朝我走来,“您的演讲很精彩,我很受启发。”
“呃……谢谢。”这就是我匆忙逃离讲座现场的原因——对于他人奉承式的赞美和搭讪,我总是不知所措,并且头痛不已。
“您晚上有空吗?”他满怀期待地看着我。
“晚上啊……”我没有安排,只想随意地逛一逛这座城市。
奥尔多继而谨慎而试探地邀请道,“是这样——对于您的设想,我还有一些细节上的疑惑……”
“叫我康榕吧,”我被他没完没了的尊称叫法吓出了一身鸡皮疙瘩。
“康……康榕,”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瞒你说,我最近也在准备一篇关于天体轨道量子化的论文,所以想……”
“正好,你的课题我也听安教授说起过。”我大概明白了他的意图,“我很感兴趣。这样吧,我还会在这座城市逗留几天,要不……”
“就今晚吧。”他的东欧腔更重了,“你是大忙人,若因为我一些浅薄的问题,而改变你原有的行程安排,我会过意不去。”
“好吧。”我不再坚持。
一个月前,奥尔多·肯达讲师与我有过一面之缘。
那是一次不太正式的研讨交流会,参会者大多是安阑轲的仰慕者。
我将每个人的发言都录下,会议后又重新听了一遍。
那些人的面容我早已记不清,只记得他们的名字,和他们各自提出的理论。
奥尔多的理论,在我看来确实很有意思,却与我的专攻方向相去甚远。
研究方向一致的两个人或许可以就一个论题争论半天,却很难让人产生新的思路。
而方向有偏差的两个人的谈话,尽管无法太过深入,却往往能在无意间激发灵感。
正因如此,我才不排斥与奥尔多在私人时间进行接触。
星旅大学位于济和城郊区,因为城市中央几乎没有地球人的容身之地。
倒不是外星来客刻意排挤地球人,而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地球人格格不入——在城市中心生活,三天后还能不发疯的,都是真的猛士。
星旅大学虽然位处郊区,却是这座城市唯一能够勉强让人生存的地方。
奥尔多兼任了向导,带我穿过一条条暗色调的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