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古称"汴州"、"东京"、"大梁"。是中国多个重要王朝的首都。战国时期,魏国建都于此,称"大梁",冶铁业发达,十分繁荣。后历经黄河水患的战乱,几乎沦为废墟,极度衰败。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开封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经济发展,汴京作为一统天下的基础,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及后周的国都。公元960北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开封为首都,称为"东京"。
赵匡胤临朝称帝十六年来,南征北战,夜不能寐,日日为国事忙碌,积劳成疾,两月来已经卧床不起,偶尔清醒,晋王则代为处理国事,休朝后便侍奉皇兄左右。内外皆不知皇帝身体如何,一切旨意都由晋王传达。
五日前,赵小侯爷赵燕云接到京城传来密诏,召小侯爷入寝宫觐见,密诏云:形势危急,事关社稷安危,盼君火速入宫,有要事相托。切记,天知,地知,卿知,朕知。
赵小侯爷接到密诏后,诚惶诚恐,安排完庄内事宜,便快马加鞭,赶往京城。
晋王府,灯火次第亮起,犹如白昼,偌大的府邸,略显寂寞。晋王最疼爱的郡主赵灵,拿起一把雕刻精致的木剑,这把木剑正是小侯爷三年前赠送她的生日礼物,当她无聊或者心情郁闷的时候她都会对着木剑自言自语,好似他能听得到。
木剑,就是按照天下第一剑来雕刻的,那个声音在耳畔响起,‘剑在,犹如人在,愿天下第一剑可以永远保护你,陪伴你’。她微笑着,腼腆中带有几分羞涩,她的心中泛起涟漪,像是空中的明月,皎洁而美好。
自此以后她向来孤傲的心开始感到了温暖,少女的情怀,似朝霞般美丽。
她今年十九岁,美艳无双,高贵雍容,他是晋王的掌上明珠,又出身皇室,自幼学习琴棋书画,通晓百家文集。
赵家马背上得天下,皇室儿女也都勤奋习武,赵灵自然也不会例外,习武练剑本是她不喜欢的,为了他,她不怕苦,也不嫌累,舞剑便慢慢地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燕云九剑,赵小候爷独创的剑法,数年来震慑武林,享誉江湖,她只学了其中的三剑。在赵灵的眼中,天下间自然没有那个英雄可以抵得上她云哥哥轻轻的一剑,那是世间绝代的剑法,只要见过他出手的人都会承认。
赵匡胤寝殿内,灯火忽明忽暗,天上星河变色,帝星无光,摇摇欲坠,大风狂卷。
“不要杀我,不要杀我”他从噩梦中醒来,梦见自己浑身是血,前几日清醒时,他已隐约有种不安,预感形式不妙,奈何左右无人,密诏传出已经不易。晋王干脆在皇上的寝殿内设立自己的卧室,任何端倪都不出他的视野。
“皇兄你醒了,何故惊慌,皇弟在此,无须害怕”。赵光义吃了一惊,他怎么也想不通他能醒来,蜀中唐门的销魂散,不但可以操控人的意志更可以使人酣睡不起。若不是下毒之人道破秘密,就连御医也无法查出病根所在,只有唐门的独门解药,方能让受害之人找回意志,重新清醒。
赵匡胤挣扎坐起,竟冲下了床,他还是迷迷糊糊,神游太虚的状态,撞撞跌跌,走到寝殿内摆放着象征杀伐的玉斧面前,伸手抡起斧子,喊道:“杀,杀,杀···奸臣逆子,统统杀个干净”。晋王十分惶恐,一时间还不能明白皇上这种症状是如何引起的,不过晋王毕竟征战沙场十余年,很快镇定下来,喊道:“皇兄,皇兄,···”。
寝殿内的奴才和护卫早被晋王远远的支开,这出戏,同台的也只有他们二人,所以晋王心中早有了分寸。
一声响雷滚滚天降,原本暗淡的星光消失的全无,雷电交加,狂风怒吼,骤雨不止,赵匡胤灵光乍现,神智醒悟,怒喝道:“光义,你为何谋害我,朕和你可是兄弟,同父同母的兄弟啊,你何以如此狠下心来,何况神器受命在天,岂可窥探”。赵匡胤咆哮怒吼,怒火交加。虽一连数月卧床酣睡,然行伍出身的他却虎威禀禀,此时玉斧在手,他怎能抑制住内心的悲愤,他也深知朝政大权已被晋王所控,时局不容乐观,忽然急火攻心,鲜血喷出,他以退为进,出其不意,斧子挥舞,赵光义一个燕子步扭转身法,烛灯飘忽,两人扭打一起,斧子落地,鲜血从喉咙里流出,一个人影飘过,瞬间到了赵匡胤跌落的地方,晋王本想退步回身,已经来不及了,他知道这个人有绝世的剑法,可以举手投足间决定死亡。
小侯爷把赵匡胤扶在怀里,听着赵匡胤最后的吩咐:“晚了,一切都晚了,燕云,不要杀他,江山社稷比我的生命更重要,吴越,漳州王,辽国虎视眈眈,危机四伏,光义,只求你能够放过燕云,厚待我的子孙。”怒光转为哀求的悲恸,赵光义的眼角流出了眼泪,不知是对自己而流还是对皇兄而流。
皇位,充满着魔力,自古以来因皇位之争的悲剧数不胜数,身在高楼的王孙帝胄,面对神器,怎能无动于心,杀戮有时也是无奈,只有更高,才能成就霸业,成为真正的王者,也才能指点江山,君临天下。
“皇兄,我···”。赵光义脑海里一时间闪过无数兄弟相处的温馨画面,跪着匍匐到赵匡胤身边,赵匡胤握着他的手用尽最后的一口气道:“你能答应我吗,否则我死后不会安宁,誓要找你问个明白”。
“我答应,都答应”赵光义又怎会拒绝呢
赵匡胤的手滑落了下来,小侯爷此时也不能明白皇帝的这一变化,难道他已经看穿了一切,知道局面无法挽回,死之前还要救人,还要为生者争取活命的机会吗?还是他为了天下安宁,百姓不再遭受战火的困苦,甘愿承受这一切,这些答案,只能留在了他的心里。小侯爷还猜想,刚才的情景,他若动手杀了晋王,皇帝又归天,这样他是不是会背负着弑君的罪名,到时四海虽大,还能容得了他吗,朝廷会不会又起兵戈,回到四分五裂的局面。其中孰轻孰重,好比一块巨石堵在他的胸口,令他无法呼吸。
赵光义拭去眼泪,站起身来,面对这赵燕云道:“其中利害,我想你明白,你是聪明人,我不希望你做傻事,天下未平,四海未靖,若没有雄才英明的君主,寰宇不明,百姓必然受苦”。
他看出小侯爷已经冷静下来便继续道:“非我自私,觊觎皇位,这几年来皇上犬马声色,荒废朝政,不思进取,内忧外患何止一处,由此下去,宗庙必毁,岂不寒了天下臣民的心,我想这些传言,你还是有所耳闻吧”。
赵燕云点了点头,不管怎样,当下他的选择只有这么一条路,玉石俱焚也不是他想要的。
赵燕云端起手中的剑,晋王正色道:“你想干嘛?”
赵燕云道:“剑在我手中,希望晋王可以造福百姓,不然百万军中我也要取该取的人头”。
晋王苦笑了一下道:“放下,不然天下百姓可以共诛之,何须你亲自动手”。
赵燕云在这雷雨交加的夜晚,他踏步荒郊野外,又不知何时徘徊到晋王府邸,他狂笑,他大哭,他仰天指骂,剑在手中,却不能奈何?
她还没有睡,心有灵犀还是偶然相遇,还是她一直在关注他。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肝肠寸断。
她把雨伞扔了,道:“云哥哥,你怎么了,为何要这样折磨自己,难道晋王府容不下你吗,你为何不找我,为何不见我,你好绝情呀?”看似责备的话语中,荡漾着多少呵护和关心,他不能言语“我···郡主···”。
赵灵捂住了他的嘴,把头抵在他的怀里,他仅仅抱着她,雨中,她不是郡主,他也不是天下第一神剑,只是一对璧人,彼此关心念叨的人。《续湘山野录》记载,"上御太清阁四望气。……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可能这段传闻在宋代流行很广,因而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虽认为这一传闻"未必然",但也不得不摘录在书中,留侍他人详考。由于《续湘山野录》中的这段记载,语气隐隐约约,文辞闪闪烁烁,于是便给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自宋代以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学者探究过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