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这是我家主公写给您的密函,请您过目。”
听闻有人言语,像是在禀报什么。李治停下手中刷刷批阅奏犊的笔管,从堆在案几上的那塔子轴式奏章中,抬起他那张英俊到人神共嫉的脸庞,见说话之人,就站在距离摆放案几的榻榻米下。
那人约莫二十二三岁的样子,个头儿偏矮了些,皮肤白皙。大眼睛,眼睑毛很长,鼻梁高挺,唇红齿白…一副标准的南方人长相!一袭石青色盘领束腰的宽袖长袍穿在他的身上,颇似一个男扮女装的大姑娘一般俊俏中透着不伦不类的英气。禀报那段话时,他弓着身子,双手捧着一个黑色镶着金边,拧着小盖儿的小巧信筒,样子十分恭敬。
“你家主公尊驾…”李治声线低沉地问道。
“回禀太子殿下,我家主公乃是太子太傅,弘文殿侍郎岑文本。”那年轻的官邸仆低垂着眸子,态度极为谦卑地回应道。
“哦,是太傅有信给寡人…”话音落,李治已放下手中朱笔,从席子上站起身,饶过案几走下榻榻米来到那仆役面前,话音低醇中颇具磁性,令人闻之极为爽耳清心:“既然如此,寡人便亲自接过拜读。”
说罢,他也极为尊敬地从那人手里接过小信筒,拧开小盖子,将一卷褐色的帛书从中取出,展开来看。帛书上写着:“勿要伴读在侧!”虽是在软乎乎的帛巾上书写,却也是字体骨架有力,字正气挺。
‘勿要伴读在侧’默默地念了一句,目光依然在帛信上,李治颌首,嘴角扬起,俊朗英气,棱角分明的脸庞上展露出一抹了然于胸的神情,轻轻“嗯”了声儿说道:“寡人知道了!”
说毕,遂将信卷了卷放回到信筒里,叫来陈延年,吩咐他务必将此收好,不许东宫,除太子之外任何人动一动。违令者杀无赦。
陈延年应了声“诺”便将信筒收入了袖中,退了出去。
待陈延年倒退着身子,一步步地退出永宁殿后,那送信的年轻仆役也拱手道:“太子殿下,我家主公还等着小人回话,就不打搅您了。”
“好吧!明日巳时初刻寡人在此等候太傅!”李治神情肃然道。
临别,那年轻仆役双手交叠,平举齐眉,深深地向李治做了个揖以表达他内心对李治由衷的敬意,操着南方口音道:“告辞了。”
此时,永宁殿中又恢复了适才的安静。
自从上回,李世民见识到了自己的这个儿子,在处理政务上有着超乎寻常的能力后,这两年来,他经常将大臣们呈上的部分奏犊,奏轴令人搬到东宫,委托太子李治协助批阅。适才,李治伏案批阅的那堆奏犊,就是昨日李世民令宦者令王舜送来东宫的。
李治呢,权当这是父亲在历练自己执政能力。每逢接到宦者令王舜送来的奏犊,奏轴后十分用心地伏案批阅。批阅过后,亲自捧着这些批阅过的奏犊,来到甘露殿呈还给李世民。如此做法一则,能够借机当面向父亲讨教,批阅奏章和处理公文的方式方法,力求学习政务有所长进。再则,如此做也能让身为皇帝的父亲放心。他虽顾托帮陛下处理朝政,但绝无与父亲争夺政权的心意。他为父亲处理政务,批阅奏章,不过是想历练自己执政能力,为父亲分忧罢了。
其次,李治不想让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门阀出身的大臣们得知,其实他是个性格强硬刚悍,又颇具政治才能,开拓进取的人,继而威胁自己的太子之位。是以,在批阅奏章时,李治皆模仿父亲的字体和执政主张。从小,他擅长书法,与李世民一样主攻楷,行、草和飞白。模仿起父亲的字体到惟妙惟肖,以假乱真的程度。让朝中所有大臣都以为,他们的皇帝陛下还是像以前那般勤政。
事实上,李治这样做也的确达到了想要的效果。既收获了父亲的赞赏和信任,也为父亲博得了带病勤政的美名。从而良性循环,在短短的两年内,李世民对他,由父子相亲升格到政治上的依赖和信任。
翌日巳时初刻,李治在东宫的永宁殿等来了太子太傅岑文本。
这天,太子太傅岑文本过来给他授课,手中既没有捧着轴书,也没有提装竹简的书袋儿,而是握了一把膳食用的筷著,令人见之顿感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不知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见之,李治暂时压下心中狐疑,抬足走上了殿内鹅黄色的竹制榻榻米,绕过案几转身面向岑文本。他伸出左手,掌心朝上指尖对向与自己相对的席子,态度极为恭敬,言语利落地说道:“太傅请坐吧!”
他是太子,国之储贰,将来的天子。除了皇帝外,再无任何人的地位尊荣能与之相提并论。然而他却…望着这样的李治,如此的尊师重道,岑文本满心的感佩和欣慰。再则,昨日他派人给李治递了那封密信——勿要伴读在侧。如今看来,李治也是往心底记住了。
大唐能有这般睿智聪慧,精明的储君,社稷之福也!
如此想着,岑文本那原本淡漠冷峻的脸上,展露出欣然赞赏的笑容。他提起裳裾,屈膝跪坐在与李治相对而坐的那张案几前。
见太傅也已坐定,李治颌首,手提着裳裾,在案几前的席子上屈膝端正地跪坐下来。直到两人坐定后,李治方才将心底的狐疑,脱口问了出来。他启口嗓音低醇,带着些许磁性,令人闻之赏心悦耳。话语谦虚中带着些调侃道:“太傅授课,不用书籍,反拿了把筷著何意?”
“殿下先前可读过《慎子》,可知何为势?”岑文本不答反问道。
李治摇了摇头,直接脱口说出“没有读过!”
没有读过,是啊,在岑文本的印象中,李治就是个从小被皇帝陛下,像保护小雏鸡似得养在身边,宠溺有加的皇子藩王,半分苦楚委屈也不会让他忍受的。记得是去年吧,时任中大夫褚遂良建议陛下让已十六岁的晋王李治前往藩国独立时,陛下居然当着众人的面,像个妇人般捂脸大哭了起来,还说舍不得晋王离开。唉,这样宠溺护着李治的皇帝陛下,又怎会让软弱善良的儿子阅读那些具备戾气太甚的书籍呢?基于此,李治说“没有读过”,岑文本自然信以为真。
他若有所思地“哦”了声儿,似是自语地说了句:“没有读过《慎子》那,想必《韩子》之类的法家书籍也没有接触过的了?”
听罢,李治顺水推舟地颌首,应了声“诺”,他英气勃勃的脸庞上,展露出求教谦逊的神情,启口道:“还请太子太傅教授于我!”
颌首捋须,岑文本儒雅红润的脸上,露出一抹赞赏的微笑,心情大好地道了声:“好”之后,凝神,他看着对面坐着的李治,缓缓启口道:“法家思想的开创者,虽是春秋齐国的宰相管仲。然集大成者却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公子韩非!除此之外,赵国的慎子,韩国的申子以及秦国的商鞅都是法家派系的领军人物!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子重的是势!故而,法家思想是由法,术和势组成。韩非子死后,后人将其著作《孤愤》《五蠹》等作品汇集成一部法家巨著《韩子》,他的作品和才能都被秦王嬴政所赞赏,若非李斯嫉贤妒能…呵,不说这些闲话了,臣还是给您说重点吧!”话说到这里,岑文本呵呵一笑,将握在手里的一把筷子放在了案几上,发出“哗啦”一声儿脆响。继而他从中随意取出一根儿,面色肃然地说道:“殿下你看,这是一根筷子,我将它随便就折断了。”话落,只听得“啪嗒”一声儿,他手里的那根筷著被他拦腰折成两段儿。接着,他又将洒落在案几上的筷著抓在手里说道:“可是一大把筷子,我却将其无可奈何。无法像刚才那样轻易折断他们。太子殿下,这就是慎子所说的势!”
其实,岑文本所讲的这些知识,李治在十三岁时,在薛氏的教导下就已掌握了七八分。然而,他却必须装作对此是初次接触和领悟。
李治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以前在薛氏教授他时,都学了什么。以免有心人借此在皇帝那里进言,添油加醋地说,薛太妃阳奉阴违表面上答应让晋王清心寡欲,远离皇权斗争。暗地里却是背着皇帝陛下给晋王教授帝王之术,居心叵测!尤其是岑文本这个魏王旧部党羽,更得防着他!万不能被他表面上的认输,蒙蔽了心智。谁知他内心对魏王的失败存着怎样的想法呢!若被他知道,他早些年就接触了法家,掌握了些许帝王之术,保不齐他不会借此机会为旧主翻身设计害他。
纵然,李治是打心底欣赏岑文本的才华和处政能力。而且,岑文本是地地道道的申韩之徒,一心一意地信仰法家思想,尤其是他对秦始皇的评价与众不同在大多数人心底,秦始皇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然,在岑文本看来,他却是个大英雄,千古一帝,无人企及。每听到他对秦始皇的赞赏,李治感到很受用。
但是,投缘归投缘,欣赏归欣赏,防人之心却是半分也不能少!
李治佯为初悟地问道:“哦,您的意思,是不是说一根筷子势单力薄,所以一折就断,一把筷子,就有了相当的势力。是吗?”
他的机敏和聪慧,对事物的了悟的通彻,令岑文本十分赞赏。他抚须点头道:“殿下果然聪慧过人,所言极是!这个势,有了则可以用,如果没有,就得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想办法造势!当年汉高祖刘邦芒砀山反秦起义,之所以可以成功,靠的不仅是民心和人才,更靠的是一种势!就是天下大势,当时的大势就是天下人苦秦久矣。”
“不过,寡人觉得,太傅您似乎少说了一点儿。”说罢,李治抿唇一笑,俊朗英气的脸庞上竟有些不好意思的红晕。虽说,他是个从小就十分有个性,有主见的人。但是,给教授他的太傅提建议,他还是第一次,难免有些小小的心理障碍,话语说的有些不大自然。
扬眉,岑文本一脸疑惑地凝神看着他,一双狭长的眼眸中闪烁着赞赏的光泽,显然的,他并未对李治突兀的“不敬”之言感到羞怒,反而觉得,面前的这位弱冠太子当真是聪慧地独步天下,举世无双。他音线上挑“嗯?”了声儿,愿闻其详地问:“太子殿下的意思是…”
“太傅,以前寡人读过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其中记载,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以平民之身夺取天下,是因为在他起义时,宣称自己是赤帝之子。他所借助的势就不仅仅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大势,还有借助赤帝之子,神化自己的出身以便四方豪杰甘心跟随他!这,也算是汉高祖为自己造势取天下之故!您觉得,寡人所言对吗?”
“啪啪啪”岑文本似是十分激动地合掌拍了三下,儒雅中带着沧桑的脸上展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笑容道:“太子殿下说得极是!”顿了下,他笑容满面地说道:“既然殿下已掌握了势的要点,并能很好地领悟到他的真谛。那么,臣可以加快进度为您讲述什么叫做法治!法治,顾名思义,就是严刑峻法,法治不分贵贱亲疏,功过是非,只要违反了既定的律法,君主就必须依法处置,这样就可以遏制犯罪!”
李治请教道:“太傅,班固将前汉兴衰缘故尽数记载在《汉书》中。他说,前汉自元帝起就单行儒学,废弛法治霸道从而导致外戚专权,王莽篡汉。看来废弛法治,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太子殿下英睿过人啊!”岑文本满意地夸赞着李治。
“还请太傅说一说什么叫术治吧!”李治说道。
他的聪慧睿智,通彻的悟性和思维的广泛,灵活以及他崇尚儒法结合统御天下的手段,让岑文本彻底改变了以往对他软弱无争的印象。打心底认定眼前的这个少年,以后定然是个了不起的君主!
思想至此,欣赏之余,岑文本对他更多了一份敬重和期待。
岑文本侃侃而谈道:“术治,也就是权术!作为帝王不可不懂术治,总而言之,术治就是能够中央集权化。中央集权是君主大有为的前提条件,君主必须将一切大权,都紧紧握在自己手里,一份也不能借给臣下或者旁人。一旦君主将自己的权力借给大臣,大臣就会利用这一份权力扩大自己的势力,危及君主。就像《公羊春秋》中,鲁国君主将自己的权力分给了季孙氏,季孙氏成为了鲁国的权臣,季孙氏能够假借鲁国君主的名义,在朝廷里党同伐异,从而导致鲁国衰微后被齐国吞并而亡国。战国时,秦国的庄襄王为了报答扶持之恩,将权力分给了吕不韦,致使吕不韦权倾秦国。庄襄王驾崩以后,吕不韦以仲父身份,利用先王交给的权力,挟制尚在少年的嬴政。若嬴政甘心受制,不思祖宗统一天下之夙愿,大秦的江山就会落入吕氏手中!”
李治叹了口气,深深地感叹道:“看来分散皇权,危害不小呀!”
岑文本继续说:“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君主不可轻率地放弃帝位,一旦失去了强权,就会失去对天下全局的掌控能力。强权也就是帝王必不可少的势,一旦失势帝王将万劫不复,性命堪忧。”
“战国时,赵武灵王赵雍本是一代英主,创建了胡服骑射的强国之策,振兴了赵国。可后来却为了宠爱的女人,废长立幼。这倒也罢了,但他不该正值盛年,就禅位给年幼的赵惠文王,致使长子赵章不服,策划兵变将赵武灵王围困在沙丘宫。叛军为了私利,不顾赵武灵王的死活,最后害得赵武灵王活活饿死在宫里。一代明君落到这样的下场,真是悲惨啊!”。说到这里,他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李治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抬起脸凝望着对面而坐的岑文本,坚定地说道:“今日太傅的教导,令寡人受益匪浅,领悟颇多!太傅放心,寡人绝不学赵武灵王,为了私情放弃皇位和权力!”
见此,闻此,岑文本满意地点了点头。须臾,他继续说道:“太子殿下,君主要学会怎样去驾驭臣子,统治天下臣民,全靠术治!《韩子》里的外储说的七术,殿下好好看一看就可以了。术治是不能够言传的呀!”说着,将一些法家经典著作,诸如《韩子》《慎子》《申子》《公羊春秋》等送给李治阅读,品味法家真谛。
李治赶紧从席子上站起身,绕过案几来到岑文本面前,双手交叠加额,深深地做了个揖,颇为感恩道:“多谢太傅教导!”
虽然,这些都是他看过不下百遍的书籍…
但是,他依旧像是第一次接触它们般,在夜深人静之时秉烛夜读。之所以如此做法,因为李治明白年岁渐长,阅历也在增长,研读这些书籍,所能彻悟到的精髓和真谛与少年时会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