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高顺准备进军冀州之时,忽然接到洛阳统帅府传来的指令,命高顺暂时停止继续进攻冀州,留一部震慑袁绍,余部立即挥师陈留。
高顺急忙与陈宫等人商议:“统帅府命令我部停止进攻,挥师陈留。估计是曹操方面有了异动,否则统帅府肯定不会放弃现在这个进攻袁绍的最佳时机。”
陈宫沉思片刻,道:“曹操最近一直在和黄巾军作战,现在出现异动,一定是他已经大获全胜,实力大涨,便意图趁我军四处作战、洛阳空虚之机,进行扩张。”
曹瑞道:“这个曹操,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现在这个紧要关头出现,真把握住了好时机。太可惜了!以后再打袁绍,恐怕就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机会了。”
张郃看了看大家,见众人都在摇头叹息,浪费了这个进攻袁绍的最佳时机,便起身说道:“领军!谅曹操新得兖州,能有多大实力,敢窥觑洛阳?我军派遣一师前去,定可将之阻于陈留,余部继续进军冀州。攻破袁绍之后,再挥军南下,一举扫灭曹操。有何困难?”
高顺摇了摇头:“不!曹操绝非常人。主公一直对他耿耿于怀,说明他一定有过人之处。现在既然有所举动,我们就决不能大意。况且,我部若是分兵,进攻袁绍就未必能有全胜的把握,而且还有可能陷入持久作战之中。”
曹瑞道:“统帅府为何不令孙忠部前去迎敌,而要我部放弃这个进攻袁绍的最佳时机?”
陈宫接口道:“这是统帅府早就定下的策略。洛阳始终要保留一支机动部队,随时应付其他的异常变动。你想想,倘若派出孙忠部去迎战曹操,而我部又与袁绍激战在一起,那么一旦再出现其他变故,比如刘表、孙策、刘焉等出兵,怎么办?”
高顺叹了口气,说道:“是啊!主公不在,四周诸侯一个个虎视耽耽,我们不得不小心提防,谨慎应付。”
众将听了,都低头叹息。
陈宫思索半天,对高顺道:“不如由我率领第三师留守河内,在朝歌建立训练营,训练后备军和俘虏,以防袁绍。而领军你率领余部迅速移师陈留,迎战曹操。”
高顺想了想,点头道:“也只能这样了。好吧!就如此决定!大军明日便进军陈留。”
却说曹操自领兖州牧后,大败黄巾军,收得降兵三十余万。他择其精锐,加以训练,命名为“青州兵”。从此威名大振,他一边招贤纳士,一边开始谋图霸业。
这一天,曹操正在思索下一步的战略,忽然有二人前来求见,却是荀彧、荀攸叔侄。曹操心中纳闷:“他二人不是在黄兴处吗?来我这里做什么?听说黄兴在西征董卓之时,遭匈奴和羌胡的袭击,下落不明。袁绍、袁术两兄弟又趁机出兵,夹击洛阳。其部将正全力救援黄兴,抵抗二袁。他二人现在到此,难道又有什么事故发生?”
曹操一面请荀氏叔侄进来,一面在心中继续思索:“会不会是他们因为黄兴下落不明,有些事情应付不过来,所以前来求助呢?”
他想到这里,不由得暗自盘算:“目前,黄兴占据司隶、豫州、并州,孙策占据江东,袁绍在冀州,公孙赞在幽州,刘表据荆襄,刘焉据巴蜀。综观诸侯,只有黄兴智勇双全,势力最大,他日必非池中之物。现在他不知所踪,我当如何呢?”
正思索间,荀彧、荀攸已经进来。曹操急忙起身相迎,荀氏叔侄上前见礼:“荀彧、荀攸见过大人!”
曹操道:“不必多礼。快请坐!”
待二人坐下后,曹操问道:“不知二位贤达来此,有何指教?”
荀彧道:“天下大势,想必大人俱已了解。”
曹操颔首道:“不错!”
荀彧于是问道:“那么,大人有何见解?”
曹操看着荀彧,心中转着念头,不知荀彧要说些什么,于是微笑着说道:“黄豫州智勇双全,雄据中原,勤王救驾,两伐董贼,忠心耿耿,居功至伟。他日扫平天下,中兴汉室,非豫州莫属。其余诸侯,均不堪一击。”
荀彧哈哈大笑,曹操望着荀彧,面色微露不快。
荀攸见状,急忙说道:“大人切勿气恼!家叔没有其他意思。只是大人对黄兴的看法,却稍有偏差。”
曹操一听荀攸直呼黄兴之名,不禁一愣,心中顿时升起一片疑云。但又不明所以,遂冷然问道:“哦?不知我哪里说错了?”
荀攸躬身一礼:“大人!黄兴智勇双全,确实不错。但其两伐董贼,却并非是为了勤王救驾,中兴汉室。”
“哦?”曹操一怔:“此话怎讲?”
荀攸叹了口气,道:“唉!说起来,话就长了。那还是在黄兴举义旗,号召诸侯讨伐董卓之时。他派人来请我等,我等欣然应命。到达颖川后,我等才发现黄兴私改汉制,建立府部。这还不算,更加明显的是,在为我等的接风宴席之上,口出不臣之言,将自己比之与龙,欲趁乱行吞吐之志。谋篡之心,昭然若揭。”
曹操大惊:“不可能!虽然私改朝制,有些不妥。但非常时期,欲行非常之事,倒也可以理解。若说他口出不臣之言,却难以想象。就算他有此心,当时羽翼未丰,他口出此言,却不合时宜。你等切勿胡言!”
荀彧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大人以为黄兴当时羽翼未丰吗?哈哈!哈哈!”
曹操纳闷道:“难道他当时有实力颠覆朝廷,应对天下诸侯?”
荀彧不答,荀攸说道:“大人不知,黄兴其实谋划已久。他在颖川数年,广招流民,大力发展,将颖川经营的钱粮堆积如山。当时不仅在颖川有近八万训练有素的将士,而且在河内的一个山谷里还有三万多大军,随时窥视洛阳。尤其是在颖川,他几乎是全民皆兵,仅训练有素的后备青壮就有三十万。若不是有谋篡之心,诸侯会盟伐董之时,他为何隐藏实力,只领四万人马会盟?”
曹操听了,联想到黄兴会盟前后的军力,心中狂震:“是啊!他会盟时只有四万大军,可是到洛阳对战诸侯时,却一下子出现了十余万大军。看样子,荀氏叔侄所言不假。”
荀攸继续说道:“若非他在颖川这数年的经营,如今哪有这么多兵粮四处迎战?”
这一番话,使得曹操大汗淋漓:“照这样看来,黄兴密谋多年,恐怕真有不臣之心。以他目前的实力,还真没有谁能奈何了他。这将如何是好?”
“不过。”曹操转念一想:“综观天下局势,分崩离析,恐怕真是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他黄兴居然早已谋划在心,隐忍待发,可见他目光远见,深思熟虑。他若忠心辅佐朝廷,中兴何难?可是他却包藏祸心。如此人物,社稷危矣!”
他想到这里,不禁望着荀氏叔侄,心中暗道:“这荀氏叔侄为何要对我说这些呢?”
荀攸见曹操目光闪烁,知道他对自己叔侄二人的来意产生了疑问。于是对曹操深施一礼,说道:“我叔侄二人今日是特地前来投奔大人的。”
“哦?”曹操一愣。
原来,荀氏叔侄在黄兴处,一直对黄兴意图改朝换代心存不满。只是由于黄兴的实力太过强大,二人遍观群雄,无人能敌。因此不得不隐忍不发,暗中寻找机会,想办法削弱黄兴的势力。于是,当黄兴失踪的消息一传到洛阳,荀氏叔侄便认为时机已到。
荀彧与荀攸商量道:“如今黄兴下落不明,其部将失去了主心骨,必然会出现纷争。我等当寻找明主,辅佐其趁机消灭黄兴的势力。”
荀攸有些犹豫道:“恐怕未必会如我等所愿。黄兴尚有夫人、爱子,余部很可能会奉他们为主。”
荀彧笑道:“以女流之辈和幼子为主,岂能长久?”
荀攸摇头道:“我看未必。目前所有的实力部门,都掌握在黄兴的心腹手里,他们都是跟随黄兴一起起家的,对黄兴忠心耿耿,不可能有异心。何况经过黄兴这几年的苦心经营,在将士们和百姓的心中,黄兴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发生动摇。”
荀彧失望道:“难道还是没有机会?”
荀攸道:“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就看有没有诸侯趁势发难。如果有,那机会就来了。我等便可以择一明主,联络其他诸侯,消灭黄兴。”
荀彧点头道:“言之有理!那我们再等等看。”
果然,随后就传来了袁绍、袁术出兵的消息,荀氏叔侄喜出望外。
从军事院回到家里,荀彧激动地说道:“现在总算有机会了。二袁出兵,洛阳必定左右支绌,我们寻一明主,便可趁机行事。”
荀攸沉思道:“天下诸侯,刘焉、刘表守成之主,难以建树;袁绍、袁术好大喜功,心胸狭窄;陶谦敦厚懦弱;公孙嚣张跋扈;惟有曹操尚算英雄,只是现在还比较弱小,而且自顾不暇,正在与黄巾贼众作战,恐怕难以他顾。”
荀彧傲然笑道:“弱小并不怕,只要他是明主,消灭黄巾便指日可待。那时,就可以趁洛阳四处受敌之机,收取利益,迅速壮大。”
荀攸点头道:“这倒也是。那我们赶紧做好准备吧!”
不出所料,曹操没用多长时间,就迅速地消灭了黄巾军,还得到了大批人马。洛阳也匆匆扩军,兵分三路,迅速出击。
荀彧、荀攸便立即出走,奔曹操而来。
就这样,便有了前面的那番对话。
当曹操听说二人是投奔他来的,十分纳闷,于是问道:“为何要投曹某呢?黄兴现在势力强盛,如日中天,你二人却弃他而去。曹某如今才新得兖州,比起黄兴,可差的远啊!”
“不然!”荀攸摇头道:“黄兴狼子野心,意图篡汉。大人刺董卓、起义兵,忠肝义胆,天下谁人不知。况大人新得兖州,收得降兵三十万。而黄兴如今下落不明,生死未卜,部众正忙于救援和四处应付来犯之敌。若大人挥军进击,中原立时可定。”
“可是。”曹操继续问道:“既然二位贤达早有此心,为何直到如今才弃之而走呢?”
荀攸面露尴尬地说道:“当时在黄兴那里,身不由己。尤其是了解了黄兴的实力后,更是心灰意冷。只想着讨伐完董卓,迎回陛下,就回归故里。没想到,现在居然有了机会,黄兴失踪。我叔侄二人商议良久,决定寻找明主,揭露黄兴的野心,趁此良机彻底消灭他的势力。就算他日后回来,也没有力量东山再起。”
曹操心中一动:“不错!现在倒是个铲除黄兴势力的绝佳时机。”于是接着问道:“洛阳的情况,你二人是否全部了解?”
荀攸点头道:“当然全部知晓!黄兴的根基就在颖川,那里是他钱粮和人员的主要来源之地,其余各郡尚未形成气候。”
曹操沉思片刻,抬头道:“好!我立即招集所有人员商议此事。希望二位一起参加,将所知情况一一道来。”
荀氏叔侄对望一眼,会心一笑。曹操立刻传令,招集众人商议。
在众人还未到来之际,曹操与荀氏叔侄对坐畅谈。越谈越是投机,曹操不禁心中大悦,感叹道:“黄兴失去先生,真是曹操之福啊!”于是便以荀彧为行军司马,荀攸为行军教授。
------------------
(:)
梦幻之汉末风云_梦幻之汉末风云全文免费阅读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