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贵妃听说嘉靖太子提起旧事,更是心里恨得牙痒痒。
那次她是占了个上风,虽说失火的事与她无关,但她也是知道一些的。
不过后宫乱起来,总归不是她但责任,她也就听之任之。
后来果然出了事,那时陛下正歇在她的凤藻宫内,皇后脱簪跪在外面请罪,她却故意设法激怒陛下,让皇后跪了几个时辰。
在之后皇后被禁足中宫,却朝堂上和陛下斗得如火如荼,就在胜负难分的时候,嘉靖太子自请剿匪。
陛下有意挫他的锐气,下了密令让三军明里暗里为难太子。
谁知太子竟然一人一骑拿了土匪头子的首级,让军中对他心悦诚服。
这一战之后嘉靖太子锋芒毕露,回朝之后元溯帝不得不让他监国。
而后的明争暗斗中,元溯帝再也没占过上风。
哪怕是元溯帝刻意扶持宸王裴珩,裴珩也没有在嘉靖太子手里讨到好处。
贤贵妃每每思及此,就觉得心里堵得慌。
太和宫的事情一出,她便让人去请宸王入宫,谁知宸王居然说这个档口还是少和她见面为好。
贤贵妃安能不明白自己这个儿子是什么意思?
王进仁是王氏出身,是她的侄子,却和他宸王没有关系。
哪怕陛下问罪,只要他一口咬死不知,元溯帝到底宠爱了他这么多年,哪里会责怪他?
贤贵妃虽然心寒,但宸王到底是她肚子里出来的肉,她就算真的要被问罪,只怕是被凌迟处死之前也要将他择的干干净净。
不过贤贵妃又为之愤恨,孝敏皇后不过是谢氏偏族出身,乡野垂丸之地长大的,却能生出嘉靖太子这样的儿子。
可她琅琊王氏百年氏族,竟生出这样的孽障!
如何叫她能够甘心?
不过贤贵妃到底是明白元溯帝性子的,她只让自己在朝中的人使劲参自己,说的越严重越好,甚至直接说出处死自己这样的话。
元溯帝做了这么过年帝王哪能不多疑,这些朝臣越是要将贤贵妃逼入绝境,元溯帝越是会觉得这背后另有隐情。
然而更让众人都猝不及防的是刚刚封了靖王的七皇子,竟然也公然出来和元溯帝作对。
七皇子当年便因为生母良贵嫔和元溯帝大闹了一场,不过那时他到底年幼,所以也没能占个上风,虽然骂了元溯帝和贤贵妃是贱人,自己却也损失惨重。
这次他学聪明了,先是在太和宫外哭了一场自己的母妃,假装失言袒露贤贵妃迫害良贵嫔的真相,然后就跑去哭太庙了。
这太庙是什么地方,乃是大齐皇室列祖列宗牌位的供奉之所。
所以靖王这次的做法,就高明了不止一个档次!
如果说上一次他是骂元溯帝和贤贵妃是贱人,那么这一次他就是对着列祖列宗去骂元溯帝和贤贵妃是贱人!
元溯帝差点没气到吐血,贤贵妃也得了机会,假模假样的哭上门去:
“求陛下处置了臣妾吧!”
贤贵妃哭的梨花又带雨,一副伤心欲绝马上就要过去了的模样,“都是陛下太过宠爱臣妾的缘故,才让陛下有了如今的为难!”
“旁人也就罢了!七皇子是臣妾看着长大的孩子,到底是听了恶人的闲言碎语,若真是臣妾害了良贵嫔,陛下明察秋毫,安能纵容臣妾至今?”
贤贵妃这话说的极为漂亮,不仅将自己择的干干净净,更是拍了元溯帝的马屁。
这意思大概就是“外面的人都说人家是坏人,陛下纵容人家这么久,难道陛下也眼瞎吗”。
元溯帝最恨承认自己有错,这贤贵妃这样一哄,又晕头转向的了,心中只恨皇后咄咄逼人,太子也和皇后一丘之貉,专门和他对着干!
元溯帝震怒之余,只对贤贵妃说道,“朕说你无罪你便无罪!你就和朕在一起,朕倒要看看谁敢逼朕处死你?”
跪在太和宫外的朝廷重臣六部官员到了晚上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已经有好几个体弱上了年纪的人昏死过去。
宫门外聚集的最初是国子监的学生,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更多的是参加科举的考子秀才们。
他们的情绪越来越高昂,甚至有好几个秀才听说王进仁不入科考便官拜三品后一头撞死在了宫门上。
虽然天色暗了下来,他们也丝毫没有要离去的意思。
元溯帝听说后怒气更甚,破口大骂道,“乱臣贼子!都是乱臣贼子!”
不过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元溯帝已经嗅出一丝危险的气息,他下令召手里有兵权的几个在京的将军全部入宫到太和宫勤王。
武安侯因为曹津歌和淮南王新婚燕尔,暂时还留在长安。
薛林将军总领三百龙廷尉以及长安城外的驻军,裴虎掌管禁君和羽林卫自然也是躲不过的,而剩下的几个都名不经传。
元溯帝正在气头,“想来诸位爱卿进宫之时,已经看到了外面的场景!朕既为天子绝不受乱臣贼子的胁迫,太子做出这等胁迫君父的事情,朕再也容不下他!还请诸位爱卿助朕一臂之力。”
武安侯曹爽是军中的人,自然是听说了嘉靖太子的赫赫威名,十分不解道,“陛下何至于此?太子纵然一时糊涂,到底是您的儿子,陛下就是再大的火气,也不能轻言废立啊!”
“朕看他可没把朕当做父皇!”元溯帝恨恨道,不过也没有驳曹爽的面子,“爱卿的话朕自会考量,如今还请裴虎将军让禁军拿下那孽子,好让百官和国子监的学生都散了,这样闹着成什么样子!”
裴虎并不言语,心想只要陛下处置了王氏不就了结了此事吗?
裴虎又想起嘉靖太子一早就吩咐过他的,若是陛下要将他拿下,只让自己听从圣命,他自有脱身之法。
当时裴虎还觉得太子多虑了,如今心下才对他更加佩服了,嘉靖太子智谋无双果然名不虚传。
裴虎领命便下去了,元溯帝又对薛林道:
“还请爱卿调动龙廷尉守卫长安,再让城外驻军拦住四处听闻了风声赶来长安的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