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有好有坏,有些值得珍藏,有些也就那么回事,何况此时大城市的商店里还是有买翡翠手镯的,不过在东北这边的大商场里,并没有那么多的好东西,因此,过年放假的时候,玳瑁就和章氏去了一趟北京,然又去了一趟上海。
章氏活了这么大把年纪,大半辈子都是生活在城里的,对于去上海啊、北京啊,只有高兴的,算是故地重游。加上那边的吃食也比东北这边的精致,她已经很久没有尝过了。在她家格格没有给她丹药之前,她的身体也不是很好了,吃什么都觉得没有滋味,更是没有什么想吃的,可是得了格格给的丹药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她觉得她越活越年轻了,格格说要去北京,去上海,她就想着再去苏州和扬州去一趟,那边的东西精致。
玳瑁想着,那边的东西却是是精致,尤其是丝织品,毛巾、毛毯啊,棉布、呢子料啊!还有那边的玉器和翡翠。因为那边有祖传手艺的老玉雕师傅,好的材料当然会送到那边,大件的东西没准会做为国礼送出去,但是一些玉镯子、翡翠手镯和其他的玉雕配饰绝地会有。因此也就同意了。再说那边的许多蔬菜和水果也是北方难以买到的,现在的交通可难过水果腐烂的那一关,而且现在还有点混乱。
玳瑁做什么,完全就是凭着感觉,根本没有什么算计,但是就是这般,玳瑁也无数次的证明了自己的预感也太厉害了。就比如买武器弹药的时候,有的时候送多少枪,当时队伍里就正好有多少人,也就是说,她能算计到,到达临时营地的时候,有多少人活着,有多少人受伤,她都能算出来。而上次从现代买来的货品,都卖了,连个鸡蛋都没有剩下,大过年的,要不是她带着奶娘来北京上海,恐怕都没吃的。玳瑁可不想去一次现代,这有些冒险,而且带什么回去换粮食,如何让人不怀疑呢。因为卖古书字画,竟然有伤阴德,这是损害了多数人的利益,所以,玳瑁打算如果自己本身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带过去的还是翡翠,但是她自己也很喜欢翡翠啊!尤其是她现在得到的翡翠都喜欢,几乎件件都是精品。不过暂时先溜达吧!
玳瑁先带着章氏去京城过年,过了年,各大商场都显现出萧条来,不过,玳瑁尤其有票,甚至还有外汇卷,这都不是问题。先带着章氏去买了进口手表,一买就是20块,这个东西在三十年内都是紧缺货。然后就是座钟买了四个。之后就是咖啡、方糖、奶粉和红酒,还有专门出口是香烟、白酒,都买了很多,玳瑁觉得,如果回到老家,即使有钱有票也买不来这些东西。所以买的就很多。
之后又去了上海,买了上海毛纺厂的毛巾被、毛毯,还买了许多的毛巾和床单、被面,现在的被面可是丝绸绣花的。出口品,买的很多,玳瑁看着就喜欢,还有各种丝巾、羊毛围巾和羊毛线,粗的细的都有,颜色也非常的多。章氏想着老家的孙子和孙女们,玳瑁就带着她买了许多套毛料中山装。还有男人穿的线衣线裤,衬衫和皮鞋。给孙女们的就是一人一套灰色的毛料,一人一条羊毛围巾,还有三斤的纯毛线。至于给晚辈的礼物也是玳瑁张罗的,都是布料、毛线。这些东西都是在大商场里卖的,因为玳瑁要的非常多,如果用钱和票来买的话,一来人家未必乐意,二来花的钱和票子也太多了。所以玳瑁直接找了商场的领导,用50袋子大米和50袋子白面,另外加上500斤的猪肉和200只鸡换来了这将近一车的东西。此外还有100斤的纯羊毛毛线。为什么是一车呢?因为光是毛毯就买了100条,加上茅台,买了48瓶,烟40条,那可都是好东西。
逛街,然后去各个饭店吃好吃的,晚上回去旅店睡觉。逛完了上海,钱就去了不少。但也足够的。不过章氏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钱都花光了,好在还有卖粮食的钱。
到了南方,玳瑁可是高兴坏了,这里的鱼好吃啊!章氏是知道格格这个喜好的,不只是去吃,还经常打包带走。而他们在苏州和杭州,还真是收获不少,此时国家有进口翡翠,在大商场出售的,也有好有坏,当然,坏的也是有限,毕竟是大商场。好消息是即使是最好的翡翠手镯,让玳瑁稀罕的不行的帝王绿翡翠手镯,那么粗的圆条手镯,才卖8000块,一对就是一万六,这已经是天价了,但是这总比有价无市要好啊!章氏向来听玳瑁的,也就直接买了,除此之外,还买了一只龙石种翡翠,两对玻璃种翡翠手镯和三彩手镯四只,普通的飘花玻璃种也不错。剩下的钱都买了吊坠和玉佩,一共买了13块,雕工都非常的不错,还有羊脂玉的手镯和玉佩共有4对儿手镯,但是这么一趟下来,章氏的钱都光了。玳瑁当然不会花钱去买了,因为现在换钱不容易。玳瑁直接用了自行车30辆,三轮车25辆,加上剩余的所有粮食,换了这东西回来。
这一次又得冒险回到现代了,不过在这之前,玳瑁得练出收纳戒指来,否则的话,自己的空间可就没地方放了,存放三年所需的粮食,能换不少功德,正好可以让这些功德精华没有办法吸收的血玉镯子里的能量。好在这收纳戒指不算很难,用了三天时间,终于做出了两个来,一共做了两个能有100平米大小的空间戒指,用的晶石是白色的,也可以隐形的。另外一个做了订上了许多晶石的精致荷包,看着可以放烟丝的荷包,有五百多平米的空间。
玳瑁这一次去了现代,又耗费了不少的功力,购买了100吨各种粮食,加上猪肉20吨,笨鸡1万只,鸡蛋1万斤,鱼虾等海鲜河鲜共有1万斤,而各种日常用药也有五十箱。日常用的各种布料200匹,每一匹有一百米。灰色、绿色、黑色、深蓝、白色等颜色的布料,另外算了,共有200匹。皮鞋和皮靴也有不少,另外各种日常用的暖壶、暖气、炉子、竹炭等生活用品也不少。想到自己可能上学,还买了不少的学习用品和书籍。那个时代,各种轻工业产品最缺,所以玳瑁买的也最多。还是特别定制的包装。买了许多手工皂和化妆品。袜子,丝袜、纱巾和各种被子褥子更多。她可是睡惯了软床的,所以还买了许多的沙发垫子。
另外,还买了100辆自行车和40辆三轮车。还有好烟好酒,好吃的中西式点心和各种水果。当然,白糖、红糖和各种调味品。当然,这边的热带水果也是好东西。但凡好的,都放到了空间当中,没少买。因为多了荷包和戒指,玳瑁还是很大手大脚的买了一番。眼看法力快耗尽了,空间和荷包里也全都满了,就俩空间戒指里都是各种贵重物品塞满了。这才赶紧回去。
这一次他们回东北老家,可就很难出来了,不过这样也好,少些是非。吃喝用的都带足了,章氏过的也能好一些,就如离开前,玳瑁那一次给章氏金条和大洋一样,这个时候,给那些东西是惹祸呢!最要紧的还是准备吃的喝的,生病了有药吃。
回来之后,玳瑁想了法子将一些漂亮的布料卖了100匹,自行车卖了30辆,三轮车卖了25辆,再加上100斤毛线和将所有的香皂和肥皂都卖了,连手工皂都卖了。而且价格还很不错。只剩下一点洗衣皂了,换来的钱正好买了两对羊脂玉手镯,五只翡翠手镯和两块玉佩,再加上两座玉雕。还剩下一些钱,就买了些漂亮的丝绸和绣花制品。南方这里的蔬菜水果丰富,也买了许多。等逛完了,整个春节也过了。
回到沈阳,发现,他们的废品收购站又多了许多的‘垃圾’,而来找章氏的人就更多了。章氏即使有格格在身边,还是绝对担心,但是格格没有说,就表示没事。换了不少好东西,又得了1000多块钱,加上玳瑁手里的500块钱,就不错了。反正每个月还有工资和补助呢!
要离开了,单位不但给开了工资,还多给了奖金。老家那边,大孙子章明已经带着二孙子章昭一起来接人了。章氏和两个儿子没有多亲近,跟是孙子就更不亲近了。但是章氏在外混了这么多年,没少给家里的孙子、孙女好处,哪怕是在他们省里,章老太和她儿女们的事迹也是众所周知的。当他们看到了章老太领着一个很像很像老姑的小丫头的时候,就知道,这么漂亮白净的小姑娘就是他们姑姑的孩子。也不能慢待了。果然,章老太见到他们就说的,
“这是你们老姑的女儿,叫戴茂,小名叫玳瑁,一种首饰,她姓戴的,你们是知道的。以后对妹妹要好,你们妹妹随了她娘,不是简单人,不能磕碰着了,明白了吗?”
章明点头说道,“那是,老姑的闺女,那能是一般人么?不管咋说,老姑也是烈士,更是我的救命恩人,唉,都怪我,要不是我那次把老姑送我的牌子摘下来,没准也不能少了胳膊。”
章老太一听这话,就知道太敏感了,赶紧阻止道,“管好你的嘴。你们妹子就是身子弱。”
玳瑁看章老太的孙子还是很听话的,淡淡的说道,“嬷嬷,走吧!”此时的嬷嬷在别人眼里就是在叫外婆,章明、章昭也只当是这妹妹过去在别人家都这样叫的,也就没说别的。
玳瑁驰骋疆场的时候,也就是章明见了,那个时候的章昭,心里对于老姑的印象就是,漂亮,跟仙女似的漂亮。而且娘和二婶都很怕老姑。后来老姑做的事情就更是不得了,他们都崇拜的很,连他们村里的姑娘都以老姑当楷模,等拉姑的闺女回去,估计都能在村里甚至是整个县里都横着走了,而看老姑这个闺女这淡淡的表情,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可又想到奶奶说的和姑姑一样,不是一般人,怎么个不一般,这可就是问题了。
玳瑁他们一行人回去,带的东西可是不少,衣服铺盖,日常用品,这个时代什么都缺,哪怕是脸盆都要带去,就是可惜了没有浴缸,不过老家的房子里是有浴室的,当年玳瑁就是爱干净的,所以经常洗澡,家里还特意的修了浴室。这也不算什么,他们三岔河子村当年实际上就是土匪窝,后来即使加入了抗联,但是各家的家底可是丰厚的很,老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是砖瓦房,高院墙,而且当年还是按照玳瑁的规划盖的,风水特别的好。
虽然都是在东三省,但是真的回去,路上还是花了三天的时间。等下了火车,就与马车过来接人,车上铺了稻草,还有厚实的褥子和大厚棉被。其实过了年,天气还是暖和不少的,更何况,章氏和玳瑁两个穿的也不薄。现在的玳瑁还是喜欢梳着大辫子,头发特别的好,脸圆圆的,眼睛大大的,嘴唇很红,嘴角上翘,整个人的气质比原版的玳瑁变了许多。倒像是气质更胜一筹,有些仙人的味道了。
玳瑁穿的还是挺厚实的,一身的羽绒服套装,里面是保暖衣,还有雪地靴,灰色的面。头上带着兔毛的帽子,红色的大羊毛围巾。盖着被子也不会冷,就是被风吹的脸不舒服。
章氏可是知道自家格格的皮肤嫩的,赶忙给她拿着大羊毛围巾盖上头,枚红色的头巾是玳瑁的,如今这么盖,好像新娘子。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车子就进村了,玳瑁这才看到,几乎整个村子的人都来了,都来迎接这个传说中的大人物章老太和可怜的小姑娘戴茂。顺便回想一下当年戴茂生母的英勇事迹,他们都和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