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军占领山海关后,继续向北追击慈禧。但此后,清军化整为零,分散骚扰、袭击新军。或打几发冷枪,或破坏道路,或故布疑兵,以此等等来阻挠新军。新军只得小心翼翼,一边开路一边前行,虽然威胁不大,但阻碍行军的进度不少。
直到11月16日,刘洪恩率领的新军才逼近奉天(沈阳)。此时,从黑龙江、吉林赶到接应慈禧的黑龙江防军、吉林防军,在奉天聚集了四万多人。两地的防军都是经过甲午之战的,战后都改善了装备,两地的防军几乎都是西式装备,只是大炮还不太多。
刘洪恩率部到达奉天,即与清军展开战斗。新军依靠先进的武器装备和高昂的士气,清军依靠天时地利人和,在奉天城外展开激战。
在离奉天城三十里的百亩台,新军第四师第三旅第二团在此与吉林防军三千多人抢夺百亩台这个地略要地。
百亩台为进军奉天的一个重要关隘,进入奉天的官道从百亩台穿过,百亩台是官道中的一个高点,可从头俯视两边的道路,大约在五平方公里。新军要进军奉天必要过百亩台之地,否则就要绕道北面五十多里的小道进入,因此清军在新军到来前就在此布了防线。几乎整个百亩台都被清军挖的沟壑纵横,形成一条条一道道一坑坑的战壕、坑洞。
刘洪恩召集各部高级军官、参谋商议新军下一步的计划。
会议上强攻百亩台的南线作战与绕道北面的北线作战的争论,在将领产生了尖锐的分歧,以第四师为代表的一方,主张在强攻百亩台,依靠他们的炮火优秀摧毁清军在此防御,然后立即进攻奉天。他们认为这条进攻路线可以充分利用新军的优势,步步紧逼清军,迫使其不得不与新军决战。
而以第十一师一部为代表的一方,认为在百亩台这条进攻路线上清军已形成了防御网,清军部署的兵力也相应较多,所以遭到的抵抗一定较激烈,付出的伤亡也会大一些。而且这条进攻路线的侧翼和后方都暴露在熟悉关外地区的清军面前,进攻态势并不理想,只能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逐步推进,其攻击速度可想而知。相反,从绕道北面,可将清军在奉天一地的部署拦腰截断,切断奉天与黑龙江、吉林之间的联系,这对于清军而言是致命的。而且北线上虽然地势险要,但所要夺取的,大多是相距遥远的一些地形复杂的险地,即便清军在这些险地上的防御比较坚固,也会由于面积小而力量单薄,彼此距离远而难以得到增援与补充,容易为新军各个击破。
表面上看是进攻路线之争,实际上却反映出新军甲、乙级之间的战术的不同。因为如果从南线发起攻击,主要依靠炮火实施地面推进,**师的部队只不过担任保护运输的任务,以火力支援地面作战,并掩护第四师侧翼的次要任务。而从北线展开进攻,关键是看军队的战斗技能,第十一师是从原海军陆战队发展而来的,他们拥有的重炮火不多,但士兵的个体战斗技能却很高,由于所需占领的多是地形险要的地方,地面战斗只需要小规模的炮火,士兵的作战技能才是主角。
由于这个问题事关重大,刘洪恩进行了极其慎重和细致的思考,最后决定采取以南线为主,北线为辅的双管齐下战略,这样既可避免单线进攻易遭清军集中全力的抗击和暴露侧后的危险,又能迷惑清军,使其难以判断新军的主攻方向,分散清军兵力和注意力,为主攻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之所以选择南线为主攻方向,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新军需尽快有一个大的城市以准备过冬,而且刘飞扬曾下的命令就是只攻到奉天。不可继续北进,防止俄军突然南下,以第四师和只有一个番号、实际只有一个旅的第十一师,兵力不足被俄军所趁。
16日,下午3时,新军就将第四师炮团五十多门大炮对百亩台地区进行了大约一个半小时的炮击,发射的炮弹多达202发,平均每分钟就落弹两发,百亩台上的烟尘滚滚。与此同时,新军对百亩台周边进行了周密的侦察,发现炮火对清军的杀伤并不大。清军隐蔽在战壕内,或直接退出百亩台只留几个观察哨。但也发现百亩台上地形不像想像的那么复杂,比较平坦,但官道之中只有一路通到不高的悬崖上的百亩台。
而且,清军在官道上布置的防御工事比较坚固。除了上述的官道外,新军还发现在西南部有两处不高,适合攀登的地点,缺点就是可攀登宽度太窄。但清军在此的防御非常薄弱,近乎是不设防的,刘洪恩和官军商议后,认为这里可以得到地面炮兵的有力支援,而且出乎清军的意料,能够出其不意,最终决定在这两点实施攀登,以达成进攻的突然性。但如何在这样狭窄的悬崖将两个排的人员、装备运上去,第四师还从来没有过。好在还有一部第十一师的人在,对于陆战队而言攀崖那是必修的课目。
新军对百亩台的地面轰炸,使清军的防御工事遭到了严重破坏,新军在炮火准备中故意对官道及其两侧进行了猛烈轰击,而对预定攀登的西面部地区轰击很轻微,以迷惑清军。清军主将密多隆将其主力调到官道及两侧,但他还是留了一手,命令各地部队必须将三分之二的兵力作为机动兵力,随时准备调往其他地区,以应付突发情况。
当天夜间,新军开始强攻百亩台,新军第四师二个连在官道实施了佯动进攻,当清军开始还击后,第十一师的一个营前往真正的攀登地点。虽然第一波只能让五六个人攀登,但是却很顺利。第二波以很小间隔向悬崖。晚上九时五十分,第一波攀上悬崖,尽管每一波只相距四分钟,但新军没有一点混乱,秩序井然,清军抵抗极其轻微。十时二十分,已有两个排登上悬崖,歼灭了在两地防守的清军。
十时三十分,绪方投入了一个千总营,发动了反击。总共向新军发起了三次冲锋,在新军猛烈火力下,留在地上的就达到320人。但清军的进攻一直持续到十一时半时才告平息。这次反击伤亡的都是百亩台上最具战斗力的精锐部队,惨重伤亡使清军的防御力量遭到了极大削弱,此后清军就再也没有实施有组织的反击。
十二时第十一师的一个营登上百亩台,投入战斗。半夜,大量的迫击炮运上悬崖,开始猛烈轰击官道上阻击的清军,清军在新军猛烈炮火轰击下,密多隆被炸死,清军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只能各自为战,凭借着防御工事负隅顽抗。
此后,新军两路进攻,并肩突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由南向北逐步推进,清军由于失去了统一指挥,而且百亩台上多是开阔地,没有险峻地形可供清军利用,因此节节败退。天明时分,新军攻占了百亩台的北面官道。清军被压缩到百亩台的北部悬崖边,仍在拼死顽抗。17日中午,新军终于消灭了田亩台上的全部清军,田亩台上的清军几乎全部战死在百亩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