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故事中,美索尼亚国的结局惨淡,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却未必是同样的命运。不幸的是,美国的领导人依旧推行消费计划,而且数额更加庞大,实际上正是类似的政策引起了金融危机。他们越是执迷不悟,最后的结局就越悲惨。
虽然用政府经济刺激计划应对资本主义的失败这一想法是凯恩斯首创的,但是直到艾伦·格林斯潘、乔治·布什、本·伯南克和巴拉克·奥巴马登上历史舞台以后,这一思想才开始成为体系。2002年以前,我们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联邦赤字(现在每年都超过万亿美元),如此大规模地实行超低利率和操控信贷市场也是前所未有的。
虽然错误如此明显,但美国还是一错再错。
早在2002年,也就是充斥着大量不当投资的互联网经济时期,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涌入了毫无前途的公司,那时经济本来应该进入一个长期的衰退时期。但是新当选的乔治·布什不希望糟糕的经济环境影响他连任。所以,他和顾问们选择了凯恩斯主义的解决办法,政府支出和宽松信贷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因此,2002~2003年的这场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轻微的一次。但是,它的代价却是长期的沉重负担。这场危机结束时,美国经济失衡的现象比以前严重得多。按理说,这种情况本来不该出现。
我们期待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结果却吹起了一个更大的资产泡沫(房市泡沫),只是暂时缓解了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压力。不断上涨的房价带来了很多“好处”,于是人们就误以为那是经济健康的明证。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所谓的强劲势头不过是海市蜃楼。
6年后,下一次危机发生了,但美国仍然没能从这些错误中学到任何东西,这才是真正的悲剧。政客和经济学家们不仅误判了2008年经济危机的起因,还开出了错误的药方,这些错误是很危险的。
金融危机发生数月以来,大家一致认为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监管才会酿成苦果,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政府和美联储的责任。结果,不该来的(财政支出和限制性规定)越来越多,该来的(储蓄和自由企业)越来越少。
华尔街的领袖们也很不负责任。大银行在经济繁荣的那几年赚取了惊人的利润,危机来临之后,它们本应该付出更大的代价。但是银行家的这些手段都是政府授意的。美国的领导人很不理智地鼓励购房,抑制储蓄,还很不理智地鼓励借贷。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破坏了市场。
美联储、联邦住房管理局、房利美、房地美(它们一直都是伪装下的政府机构)以及其他一些机构制定了许多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房屋买卖,消除了制约信贷发放的因素。(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