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牛中文 > 历史军事 > 宰执大宋 > 第二八三章 主考官王拱辰

第二八三章 主考官王拱辰(1 / 1)

司马光拿着那份卷子来到王拱辰的书案前,开口道:“主考大人,你看看这份卷子怎么样?”

王拱辰见司马光拿着一份考卷过来,不由的放下手中批卷的朱趣÷阁,很是和气的笑道:“呵呵,君实又看到什么好文章了?!”

王拱辰十九岁时便高中状元,随后又娶了前宰相薛奎之女,可谓少年得志。其做官后,也是一路平步青云,未受什么挫折,因此以前很是有些轻狂。

在“庆历新政”时期,王拱辰坚定的站在守旧派一边。

本来两派相争为得是国家大策,跟德行不牵扯,毕竟朝臣们有不同的治国理念,互相政治理想不同,有所争执,也无可厚非。两帮大臣互相攻击,做君子之争,实在跟德行没什么牵扯。

但是在这期间,王拱辰却有两件事做得不光彩,一件被当今官家斥为“沽名”,另一件则“为公议所薄”,所以他在文官士大夫中其口碑一度很差。

被当今官家斥为“沽名”,在因为在处罚滕宗谅问题。

庆历年间时,对滕宗谅处理的问题上,王拱辰认为朝廷对其罪行最后“止降一官”处理太轻,觉得“宜施重责”,强烈要求朝廷重重处罚滕宗谅。官家赵祯一开始不听,“王即家居求自贬”,使出要挟手段,以致“乃徙宗谅岳州”。仁宗对王拱辰的态度很反感,“敕拱辰赴台入见”,且批评他们说:“言事官第自举职,勿以朝廷不能听为沮己,而轻去以沽名。”是以,有了王拱辰好“沽名”的说法。

当今官家赵祯为人冲和,很少有直斥大臣之非的时候,对王拱辰说出那样的话,显然是对王拱辰已经很是反感,才说出口的。

后面的事情,是因逐王益柔、苏舜钦以倾范仲淹,为公议所薄。

君子党的王益柔参加苏舜钦在进奏院举行的宴会,醉酒后作《傲歌》,有许多不当之言。被守旧派的抓住把柄,穷追猛打,从而形成“庆历新政”失败的导火索。

最终范仲淹因为是王益柔的举荐人,在被守旧派的攻击下,被迫自请外任,从而导致了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夭折。

在这期间两帮朝臣相争本来也算是无可厚非,但是王拱辰这期间却表现有些过于兴奋了,他揪住王益柔的酒后失言,“攻排不遗力,至列状言益柔罪当诛”。

反正就是用力很猛,非得让朝廷杀了王益柔才罢休。这自然引起了君子党人的强烈不满,就连守旧派的很多大臣都有些觉得他太过分了,这等赶尽杀绝的事情,让大部分士大夫厌恶。

其实大宋的士大夫争斗讲究一个“君子政治”,也就是那些斗争失败的,你自请外任便是了!这自请外任便是承认失败了,那些占据主动的执政派,自然也不会赶紧杀绝。互相都是争斗有度,互相留下活路。

这其实也是大宋士大夫的共识。因为谁也不都能保证自己能在朝廷的斗争中,一直是获胜者!若是你在占据上风的时候对那些失败者痛下杀手,谁又能保证在你在处于下风时,人家不对你赶尽杀绝呢?你未必便能一直占尽上风吧。

是以,在大宋此时都是讲究文斗,有分寸的斗争,这也是后世明朝文官羡慕不止的“君子争斗”。明朝的文官从一开始开了把失败者赶尽杀绝的头,所以后期想要实行“君子争斗”也不可能了。

大宋的宰相们很多都是几起几落的,失败了大不了去外地任上几年知州,等有机会还可以风光还朝,这在大宋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到了大明,你一个内阁大学时被政敌干下去,基本就是被彻底搞臭了或是被彻底夺权了,不可能再在京或是地方上任官。

在大明,一个做过内阁大学士的官员,从没有听说再外任一府知府或是一省巡抚的。大明的内阁大学士一旦争斗失败,基本上就只有告老还乡一途,当然也有些被直接从肉体上消灭的,可以说大明的内阁宰辅们一旦下台,基本上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了。

在大明,有很多人呼吁过“君子争斗”,但是有些事情一旦开了头,后边便可能抑制不住。

因此大宋讲究不杀士大夫,而王拱辰坚决要求诛杀王益柔就有些犯忌讳了,而且是犯了所有士大夫们的忌讳,因此有了王拱辰“为公议所薄”!

这公议自然是指得士大夫们的观点,他们眼中杀士大夫这个口子,自然是不能开的。因为这种事情一旦开了口子,便有可能再也止不住了。

所以王拱辰以前的在士大夫们口中的名声并不是太好。

…………

王拱辰后来也知道自己那时有些年少轻狂,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所以这些年倒是转了性子,为人谦和了许多,再也没有招摇之举!

这几年他和各方朝臣们努力搞好关系,对当今官家也努力讨好,倒是挽回了不少声誉。

到了如今,士林中对于王拱辰的非议倒是少了很多,官家对他也没了芥蒂。不然的话,这科官家也不会让王拱辰主考。

王拱辰经过“为公议所薄”的事情之后的这近十年的,倒是着实转了性子,如今性子是当真是很是随和!

今科的各位副主考、同考官、阅卷官便挺有感受。作为主考的王拱辰,这些日从不摆架子,有事儿大都是和众人商量着来,也从不开口训斥这些考官,倒是让这些考官觉得这科阅卷难得的轻松。

司马光其实在心中也对王拱辰的以前的行事作风颇有微词,但是他是一个谦谦君子,从不作背后非议别人的事情。而且如今王拱辰的为人确实也不错,是以见王拱辰很随和的跟他说话,他也是微笑道:“呵呵,下官确实是发现一份好卷子!下官发现这份卷子的策论着实写得很是出彩,只是诗赋稍微平淡,请主考大人看看可否取中?”

王拱辰微微一笑,道:“哦,能得君实这么高的评价,看来这策论必定是写得很是不错的!好,那我先看看你这份!”

当下王拱辰放下手头的卷子,拿起司马光拿过来的这份卷子看起来。

王拱辰对这份卷子的前面诗赋部分的感觉,与胡霖和司马光的感觉一样,都是感觉实在太干巴了,只能说是格式对了,遣词造句毫无新意,很是平平无奇的应试诗和应试赋。

其“论”和前两篇策论,也是和诗赋一样,平平无奇,只能勉强算是合乎格式。

但是王拱辰知道,司马光为人稳重敦重,从不妄言,他既然说这策论精彩,那就一定又可取之处,因此他继续耐着性子往下看。

当王拱辰看到这篇对夏策略的策论文章时,不禁也是同胡霖和司马光一样,眼睛大亮。

王拱辰看到这篇策论后,立即知道官家交给自己的任务完成了。

…………

大宋非常推重神童,除了神童,这年少高中的进士也是很受喜爱的。甚至对这少年高中的进士,比那些神童还推重很多。毕竟神童就算在聪明,也未必一定能兑现天赋,一定能得中进士。可是这种少年高中进士的进士,却是已经经过验证的前途无限的潜力股。

王拱辰也是少年高中的,不但重了进士,而且还是高中状元,自然得到那些高官和官家推重,对其都是比较爱护的。

但自从十年前被官家赵祯斥责“轻去以沽名”,其实便在当今官家眼中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官家对他冷淡了很多。

这些年王拱辰努力补救自己在官家眼中的形象,对官家也是刻意讨好,总算稍稍补救回来。

这次官家能够让他担任省试主考如此重要的差事,王拱辰觉得官家算是对他终于恢复了信任。

官家那日颁旨后,曾特意留下他面授机宜。这道对夏的策论题便是王拱辰根据官家的授意而出的。

当然,官家自然不能对他明言,这些东西都是王拱辰对揣摩官家的意思出的。

不但这策论考题,就是今科诗赋和策论并重的评卷标准,乃至“太学体”和古文并重的标准,也都是王拱辰揣摩官家的意思规定的。

王拱辰觉得自己揣摩的官家的心意,应该还是对的。

官家在那次颁旨后,和留下王拱辰单独奏对了很长时间。

官家和王拱辰聊起这科考取士,问过他如何才能取到有实干之才的士子?诗赋为重,到底合不合理?

王拱辰揣摩官家的意思,看出来这科官家是想取几个有实干之才的的士子,是以他在奏对时,提出诗赋和策论并重的取材标准。

其实王拱辰也知道,真要取实干之才,应该以策论为主。但是诗赋为重是一直以来约定俗成的规矩,想要一下子打破这个规矩,在他来看实在有些难度。

反正王拱辰觉得自己是没有那个魄力,是以他提出了一个比较折中的法子。当然,他觉得欧阳修若是担任这个主考的话,肯定有那个力排众议的魄力。不过王拱辰觉得那样未必便是妥当,很多士子会多有不服,未必是好事儿!

王拱辰虽然如今和欧阳修交恶,但是和他是多年的好友兼亲戚,他对欧阳修品性还是很了解的。他的猜测竟然无比接近真实情况。实际上,就在几年后的嘉祐二年那一科的考试中,欧阳修不但彻底消灭了“太学体”,还彻底改变了科考重诗赋,轻策论的风气,而是变成了重策论,轻诗赋。所以说,王拱辰的猜测还是很准确的。当然,这是后话,想要验证,还要待几年之后。

除了这取士标准的侧重,官家赵祯还不可避免的跟王拱辰聊到如今科考应试的文风,关于古文和以“太学体”为代表的骈文孰优孰劣的问题。

王拱辰对这“太学体”一直便是不怎么感冒,其实他是倾向于古文的。虽然他和欧阳修现在不对付,但是他对欧阳修提倡的古文还是比较赞同的。

当下王拱辰向官家比较中肯的阐述了一番这骈文和古文孰优孰劣。

王拱辰说得还是比较客观的,说到这骈文也是颇有可取之处的,虽然大多流于形式,但是辞藻华美,文章华美,很多时候还是可以一用的。不过王拱辰还是对古文比较有认同感。而“太学体”是一种过于追求辞藻华美,过于显摆遣词造句,以致有些走入歧途,王拱辰觉得是不那么可取的。

这番回答倒是让官家赵祯频频点头。

本来赵祯认为王拱辰的为人在德行上是有些瑕疵的,没想到他虽然和欧阳修的关系很僵,对他提倡的古文倒是评价颇为中肯,不禁对他好感大增,觉得王拱辰的品性现在确实好很多了。

王拱辰见官家赞同他的对“太学体”和古文的看法,到了评卷时,自然也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他在官家那里对“太学体”有些批判,若是评卷时却依旧以“太学体”为准,便有些说一套做一套的嫌疑了,所以王拱辰自然而然的提出了“太学体”和古文没有区别,只以文采和内容论,不关文体的阅卷标准。

王拱辰之所以这么做,说到底还是跟性格有关。他为人冲和,这是比较好听的说法,说得比较难听点就是比较圆滑,谁都不想得罪,没有太大的担当。

若是欧阳修主考的话,想要肃清“太学体”的话,便绝对不会采取折中的办法,一定会采取坚决的办法,把这“太学体”坚决打压下去。

而王拱辰虽然也看出官家对“太学体”有些反感,但是他没有那个魄力,将“太学体”一扫而空。毕竟,如今“太学体”是应试文章的主流,有无数文采斐然的考生用“太学体”应试,若是把“太学体”一刀切,全部不取的话,怕是王拱辰很有可能被那些士子们集体围攻。

王拱辰实在没有那么大的胆量招惹那么多的士子,再说他又不是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一举“太学体”,让古文大炽,完全是为他人做嫁衣,他自然不会去干。

……

……

最新小说: 三国金榜降世,刘备扒我马甲 大唐十二皇子李简 《明》 佳偶天成 大唐之混世皇子 大唐开局我爹要造反 回到三国当皇上 秦时之大秦护道者 重生之民国元帅 狼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