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这样的国家,表面上是为了什么社会主义,实际上却带有民族主义的身影,在民族主义的背后,实际上是统治者为了统治利益,用较为粗暴的模式对民众进行操纵。【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
这种模式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当然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尽管苏联轻工业垃圾了一些,但是起码苏联人在社会紧缺资源上因为贫富差距不是太大,所以在社会紧缺资源上没有什么差距,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
但是一旦有什么威胁到统治者的地位,要么扼杀,要么妥协。
能威胁到苏联的中华民国,在过去已经和苏联大打出手了,苏联也意识到不可能在战场上正面击败中华民国,因此对于能稳定住中华民国的行为都是可以考虑的。
给予中华民国贸易利益,以及在铁矿石方面满足中华民国的需求,对于稳定中华民国这个定时炸弹来说有积极意义,所以列宁等人在经过几天的商议后,随后答应了杨墨川的贸易要求。
杨墨川带领的外交团队随后在莫斯科与苏联签订了新的《中苏贸易协议》。
该协议是配额制的,苏联将在三年内,建立起向中华民国出口2000万吨铁矿石的产能,为此中华民国向苏联提供一批开矿设备。价格则按当前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进行定价。
尽管当前的铁矿石国际价格不是很高,开采铁矿石的利润不是很高。但是苏联人工成本地更低。
企业利润中,成本大部分是人工成本。
也就是说,只要出口了,就算是没有利润,只要继续出口,工人起码赚到了工钱,而且还是外汇。
所以这样比较低的价格,对于苏联这样的国家来说,依旧是很乐意接受。而且中华民国所需要的铁矿石数额极大。如此大规模的铁矿石出口对于苏联来说更是有重要意义,这意味着苏联可以通过这些铁矿石的大量出口,从而换取到大量外汇。
对于苏联来说,每年2000万吨的铁矿石确实是非常惊人的,以乌克兰的富铁矿的含量,足以冶炼1000万吨钢铁。要知道如今欧洲各国,排名前列的几个国家,英法的钢铁冶炼也没有超过1000万吨,而德国尽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达到过,战后因为中华民国进口欧洲钢铁,产量已经迅速恢复,但是也就是1500万吨左右的产能。
“中国人的工业规模太可怕了。”列宁对此只能叹息一声,因为苏联长期再向中华民国派遣间谍,所以对于中华民国的工业调查方面也有一些结果,这个亚洲新兴霸主的工业规模远不是公布出来的数据那么简单。
“去年中国人公布出来的钢铁冶炼总量是4000万吨,但实际上,中国人去年冶炼出来的钢铁起码就超过了1亿吨。”托洛茨基有些沮丧的说道,一亿吨啊!那是一亿吨啊!苏联要想追赶上去,几乎没有可能。
然而,苏联调查的数据依旧有所差距,1921年中华民国实际冶炼的钢铁已经超过了1。5亿吨,钢铁产量已经将近是美国的四倍了。
在人均方面,已经和美国人差不多持平了。尽管人口是美国的五倍,但是美国的钢铁当中,很大一部分是出口用的。
而中华民国的钢铁,主要是出口高级钢铁制品,普通钢铁还在进口。
1921年一年时间里,在欧洲进口了上千万吨的钢铁。
当然中华民国还要向那些经济殖民地出口大量钢铁,毕竟那些经济殖民地要发展还是需要钢铁的。
所以在钢铁需求上,随着经济殖民地的不断发展,还是有更大的需求的。中华民国的钢铁冶炼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大。
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劳动力尽管被中华民国不断剥削,但是他们起码拿到了工钱,加上那些经济殖民地就算是没钱,但是中华民国有钱进行投资,所以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发展还是比较快速的。
这次和苏联又签订了2000万吨的铁矿石贸易协议,对于中华民国来说还是有重要意义的,首先是铁矿石的大量贸易需要铁路,一条修到乌克兰的铁路。
这条铁路只要建成,日后入侵乌克兰就非常方便了。俄国那糟糕的交通环境,特别是秋季那泥泞不堪的道路,经常让人感觉要崩溃,装甲师在那样的道路下,一天有时候只能前进二三十公里。
另外就是苏联在与中华民国进行贸易之后,中华民国可以获得较大的贸易利润,毕竟中华民国向苏联出口的是附加值更高的商品,而苏联出口的基本上都是原材料之类的东西,附加值没那么高。
对于苏联来说也是有利益的,首先是苏联可以获得大量的工业设备,尽管那些工业设备都是一些不属于尖端设备的东西,但是却能应用到轻重工业的生产当中。另外苏联可以换取到石油和橡胶等缺乏的物资。
这样一来,能让苏联迅速取得发展。
对此中华民国好似有恃无恐,让苏联人不是很理解。
毕竟对于中华民国来说,当前外部环境中,周边的国家基本上都没什么威胁了,唯一的威胁就是苏联。
但是为什么要和苏联合作?让苏联取得发展呢?
实际上中华民国此时已经不把苏联视作是威胁了,而是把苏联视作是一头猎物,一头北极熊而已。
就算是开战,苏联有工业又能如何?
中华民国可不是德国。
德国人都能快速把苏联打得狗吃屎,要不是德国人在战略空军方面的失误,让苏联在乌拉尔山脉以东重整工业,并且用英美等国援助的军事技术在军事装备上迅速取得发展,以及寒冷气候阻挡了德军,否则苏联早就完蛋了。
中华民国却是不同,中华民国能够迅速将西伯利亚拿下。而且能够迅速将苏联全境的工业生产炸到瘫痪。
苏联人庞大的版图缓冲对中华民国来说也没有什么作用了,中华民国的势力范围都扩张到高加索了,往西一打就是乌克兰。
实际上列宁等人现在也很无心和中华民国起冲突,毕竟中华民国那庞大的工业,把他们的信心都搞没了。
对于他们来说,现在两国能相安无事那是最好不过的局面。所以向中华民国这种阶级敌人国家做交易的情况也就出现了。
不过此时的苏联要想发展,还不是那么容易。
苏联就算是有工业设备,也还得有技工和工程师这类的人才,而此时还没有美国经济大萧条引发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没有谁愿意去苏联谋生。所以如今的苏联,人才的底子是很薄弱的。
另外在基础设施方面也还比较薄弱,此时的苏联只是刚从沙俄统治中走过不到4年的时间。
这么点时间,能做什么?
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没完成三分之一呢!
现在苏联人连粮食都还没有生产清楚,在双方签订了贸易协议后,立即从中华民国进口粮食。同时向中华民国出口皮草、宝石之类的原材料。同时还进口了一批奢侈品。
这次双方签订的贸易协议是有配额的,像奢侈品这样的东西,苏联就定了一个配额,进口量不是很大,显然是专门给高层用的。这也不是什么让人惊讶的事情,本身作为统治者,怎么可能人人都会面对巨大的诱惑而不开始享受。
特别是在苏联这种国家,没有什么媒体监督,舆论也被封锁。统治者在暗地里更是为所欲为的。
传闻列宁就是死于梅毒感染。不过现在列宁还没死,斯大林也还没有上台。
另外在轻工业产品的进口方面,苏联也是搞配额的,进口数量也不大。苏联人自然不可能大量进口中华民国的轻工业商品,这样一来老百姓岂不是有了对比?岂不是更加向往外面的世界?
苏联的出现,等于是将整个苏联割裂在世界之外,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环境。只是内部和内部进行对比,最怕的就是和外部进行对比,一旦和外部进行了对比,就会助涨人民的**,进而人民向往民主社会。
苏联进口的主要还是石油、橡胶,以及各种工业设备。
实际上苏联进口的东西,都是统治者需要的东西。那些物资和工业设备能让苏联发展,能稳固统治者的统治利益,而那些奢侈品则是高层享受的东西,而普通人民在双方的贸易中并没有被重点照顾,只是进口了一些粮食和少量的轻工业设备。
杨墨川在莫斯科的访问也基本上达成了目的,随后又在莫斯科周边游览了一番,非常轻松写意,根本不像是深入敌对阵营国家的样子。杨墨川知道自己对于中华民国来说并不是真正的权力核心,苏联人也不敢对他这么样。要是他在苏联出了事,那么结果肯定是战争。所以苏联人都得尽一切力量去保护他在苏联的安全。果然在游览的时候,苏联人派来了大批的军队进行清场保护。
就像是二战期间,英法曾经想要暗杀希特勒,但就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却放弃了这一行动。因为希特勒并不是二战期间德国的权力核心,希特勒死了,容克财团大可再选一个元首出来,毕竟容克财团能把希特勒这个步兵搞成元首,换一个元首自然也非常容易。而希特勒的疯狂,反而让英法觉得,能让德国更快灭亡。
没有谁愿意看到杨墨川死在自己的境内,所以杨墨川访问苏联实际上非常安全。
而这次访问,也缓和了中苏两国的紧张关系。长期的战争关系,让俄国人对中华民国很是仇恨。
从1912年中俄战争开始,中华民国就一直在蚕食俄国的版图。1921年苏联与中华民国的战争又以失败告终。
两次失败,一次中华民国对俄国的趁火打劫。让中华民国从俄国身上吸饱了血。
不过几次失败之后,这个所谓战斗的民族,普遍对中华民国已经流露出了恐惧的情绪,谁也不想和中华民国再发生战争。
现在中华民国想要安生过日子,不想再到处和别的国家大打出手,自然也是让苏联统治者们松了口气。
要是现在中华民国在击败美日联盟后,再回过头来打苏联,对苏联来说绝对是一场灭顶之灾。
毕竟苏联刚从沙俄统治中过度四年的时间,整个国家的工农业生产还未恢复,这个时候苏联就算是有欧美的援助,再打仗的话,整个国家很可能就会在战争中崩溃。
不过苏联还没有意识到,中华民国的发展速度更加恐怖。
中华民国5亿人口,而苏联的人口已经下降到了1。3亿,中华民国的劳动力在用比较高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建设,而苏联人的生产建设方面,很多人还是用很低的生产力。而且就算是牺牲了轻工业,苏联还是得有不少农民去生产粮食,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数量远不如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将农业变成机械化农业,相当于是将农业从业人口大量转变成工业人口,重工业规模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持续而不断增长。
尽管机械化农业在投入上更加巨大,但是一旦建成,首先在回报上是有利润的,一台机器保养好,用个三四十年完全不成问题,足够收回成本,并且还能创造可观的收益。而先期投入太大的问题也不是问题,因为大量的投入,换取到了农业机械制造业,这个制造业在战争中可以迅速转变为生产军工装备的重要产业。
当然苏联也有一个法宝,那就是通过牺牲轻工业来疯狂发展重工业,这种勒紧民众裤腰带的做法,还是能让苏联拥有不错的重工业发展速度的,战争潜力主要看重工业,所以战争方面,苏联这种发展模式,也不失为一个落后国家追赶的好方法。
尽管如此,苏联的发展速度还是比中华民国慢了十几倍,毕竟中华民国这个时候也不怎么搞轻工业了。
大量的轻工业产业都分包给那些经济殖民地去发展了。
而中华民国主要负责轻工业的生产设备制造,这东西也是属于重工业。另外中华民国的重工业,也都是发展那些利用先进设备来发展的模式,对先进设备需求很大。
也正是这些原因,所以沈凝云对于苏联并不是很担忧,所以这个时候也没有趁机对苏联进行碾压。
反正先让苏联人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把苏联的财富抢过来。
正所谓烂船也有三斤钉,更何况中华民国要的是苏联的西伯利亚行政区,苏联要发展肯定是要发展西伯利亚的。
那里的道路、矿山、林场等等,开发出来就是财富。
沈凝云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响的时候,欧美各国就苏联政策上已经有些疑神疑鬼的了。这个时候欧美各国见中华民国和苏联展开外交接触,都害怕中华民国会扶持苏联,让苏联进攻欧洲。
这个时候是继续支持苏联,还是对苏联展开封锁?
方正苏联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十分不安全的定时炸弹,中华民国对苏联并不是很害怕,但是欧洲各国却不一样。
一旦苏联有强大的工业基础,要是产生野心,要进攻欧洲的话,那岂不是太糟糕了!
那可是社会主义国家,一旦进攻欧洲,那么罗斯柴尔德财团的金融资产什么的,岂不是都要被没收个精光?
俄国的革命之后,罗斯柴尔德财团在俄国的所有投资都全军覆没了,可谓是极大的损失。他们可不愿意看到苏联再把欧洲其他各国也变成俄国的模样。
原本援助苏联,是想让苏联去对付中华民国。
此时发现苏联被中华民国打败之后便不再想着对付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又与苏联签订了裁军协议以及贸易协议,这是明摆着要修复双边关系的举动。
另外中华民国在高加索扶持起了高加索联邦,也意味着中华民国已经没有继续向西方扩张版图的**了。
这个时候中华民国又和苏联修好关系,苏联自然不太可能去针对中华民国了,毕竟双方都签订裁军协议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一旦有所发展,而中华民国又不再对苏联构成入侵意向,鬼知道苏联会不会对欧洲产生野心?
要知道北极熊可是号称蒸汽压路机的玩意,对版图的**极为强烈。而苏联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是不可能会和中华民国开打了,毕竟中华民国那么强大的军事力量,有脑子的就知道不能去招惹,如果苏联要扩张,那么肯定是向西扩张。首当其冲的就是波兰,然后是德国,接着是法国,最后是英国。
想到这样的恐怖后果,欧洲各国都恐慌了。
于是没过多久,欧美国家突然一改之前的态度,直接断绝了对苏联的援助,并且对苏联的贸易做出了一些限制。
这样的态度转变,让苏联的外部形势再次发生了变化。
对于苏联这样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民国的智囊团们,立即制定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外交策略。
那就是保持和苏联的贸易关系,让苏联可以慢慢发展,让苏联成为欧洲人头上悬着的利剑。
这样一来就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了。
首先是苏联必须继续依靠已经建立起来的中苏贸易,另一方面欧洲方面又要争取中华民国不去怂恿苏联向欧洲扩张。
对此沈凝云感觉可行性略有欠缺,因为苏联现在就像是一头躲在洞里的缩头乌龟,苏联的统治者以前都是社会底层,突然攫取了统治利益,本身就已经比较满意了,他们抓到了统治利益后是不肯放手的,才会疯狂发展重工业。
实力不够强的时候,苏联也是不会到处入侵的。
就像是二战当中,斯大林原先的想法是,先让德国人和英法打得两败俱伤,苏联再去收割战果。
结果就被希特勒给打脸了。
苏联不发展个十几二十年,基本上不会到处去扩张了。这个外交政策,估计也就是唬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