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灵将小金蛇赶走之后,更加的心灰意冷,在江湖上随意乱闯。她娇美绝伦,自然有人对她起歹心,但观星池的武技功法冠绝天下,她又有星辰手镯在手,一般的黑道人物倒也奈何不了她。
这日,她到了晋州境内,进了旷天城。此城虽是晋州侯亲自镇守,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却并不富庶。
苏婉灵在城中随意游逛,忽听得前方人声喧嚷,往前走了一段,发现声音是从三岔路口的一间祠堂传出来的。
这祠堂规模很小,也就是一家寻常铺子的地方,却是人挨人人挤人,祠堂外站的人将三岔口给封住了。
苏婉灵心中奇怪:“这里面供的是哪路神仙?竟会招来这许多人烧香。”见这座祠堂旁栽了两排树,再无其他建筑,心道:“既然香客众多,香火钱当然也少不了,庙祝怎么不扩建一番?”往檐下望去,只见一块匾额上黑地金字,书写“忠臣祠”三个大字,这才知道里面供的不是神灵,而是帝国大臣。
她走上前去,拉过一名中年人,问道:“大叔,祠堂里供的是什么人啊?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祭拜烧香?”
那中年人打量她几眼,说道:“小姑娘,你是外乡来的吧?我告诉你,里面供的是原晋州侯陈大人。”
苏婉灵问道:“这位陈大人尊姓大名?”
那中年人摆了摆手,道:“小姑娘家好不晓事,陈大人是咱们晋州百姓的大救星,就是咱们晋州的神祇,谁敢直呼其名?大家都只称他“陈大人”或是“陈星君”而已。”
苏婉灵心中暗笑这些人迂得厉害,笑道:“原来他姓陈,名大人,嗯,怪不得官做到了晋州侯,大叔你不妨给儿孙起名圣上,兴许帝国就要改姓儿了。”她说完这番话,附近数人立刻转过身来,怒目相视。
那中年人急道:“你胡说什么,陈大人岂是让你开玩笑的?”“嘿呀”一声,拂袖转身,不再理苏婉灵了。
苏婉灵撇了撇嘴,见祠堂旁立着一块石碑,便过去查看。读完石碑上文字,才知事情的原委。
原来十四年前,晋州爆发了一场大瘟疫,成千上万的人因此丧命,晋州大地上哀鸿遍野。正是这位陈大人身先士卒,率领合州百姓抗击瘟疫,并向帝国求援,亲自主持赈济灾民。
他劳心劳力三个月,瘟疫被消灭,他却因心神疲惫而逝世。晋州百姓为纪念他,搭建了这座祠堂,每年陈大人祭日,都来烧香祭拜。
石碑上写的日期,正是今日。
苏婉灵一来年幼,二来受父亲影响较深,并不能觉察到这位原晋州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善心壮举,只是觉得这人是个好官罢了。顺手在石碑上拍了拍,却察觉碑后有异,绕到碑后,见上面还有两段蝇头小字,便将小字看完。
第一段小字的内容大概是:帝国重农轻商,各州对商人赋税极重,大司空梼子夭却主张发展商业,调整各业赋税。各州诸侯多数反对,原晋州侯更是在朝堂之上与梼子夭针锋相对,闹得不欢而散。
而后的一段文字是:梼子夭广收黑道邪魔充为羽翼,用毒高手更是众多,朝中异己,大都被他派邪道高手暗杀。
这两段文字显得十分突兀,但苏婉灵思考一会儿,便猜到了事实上这位陈大人不是精力衰竭,而是被梼子夭派人暗杀。那毒手华佗余立舟便是梼子夭的手下,更是用毒高手,碑后文字八成是真的。
梼子夭在世之时,权势熏天,党羽遍布十三州,立碑人不敢写出事实,便在正面写陈大人“为国为民而死”,隐晦处写上这两段话,实是点明了真正死因。
她在石碑处耽搁一会儿,已是日到中天,祠堂中也没了多少人,走进祠堂,只见贡品堆满了供桌,有好些水果掉在了地上,桌前一只大香炉,插满了香火。
桌后台上立着一尊木雕,自是那位陈大人的雕像,只见这雕像身材瘦削,面容清秀而坚毅,儒雅之中不失文人风骨。
苏婉灵往旁边看去,只见左面挂着一幅卷轴,上书诗文:
秋风吹落一片枫,三杯薄酒祭苍穹。
悲夫玉斧蒙尘垢,哀哉民生多哀恸。
独手难支将倾厦,总因先主千叮咛。
恨不能倾吾腔中三升血,染得江山万里红。
署名是:罗引。
苏婉灵游历江湖之时,听说过名字次数最多的官员便是大司徒罗引,百姓赞他仁德,武将佩服他的韬略,文官佩服他治国之才。此人在民间的威望,比之帝主姬武奎,恐怕还犹有过之。这位陈大人和罗引都是爱民如子,将罗引的诗词放在此处,倒也不奇。
虽然是楷书,但写字的罗引当时可能心情激荡,笔走龙蛇,写出来的字潦草狂乱。按说楷书写成这样,本该十分难看,但这幅字却是例外,文雅之中透出一股潇洒甚至狂野,反而别具一格,另有一番美感。
右面一座铁笼,笼中一只铁人对着木雕,跪在地上,比小狗小猫大不了多少,没有五官,脸部刻了一个“梼”字。苏婉灵心道:“这铁人定是指大司空梼子夭了。”料想设置铁人之时,梼子夭已死,众人才敢明目张胆这么做。
苏婉灵看了一会儿,转身出祠堂,进了一家酒楼,找一处偏僻的座位坐下,点了饭菜。
便在此时,忽听得楼下一阵喧嚷声音,她从窗口向下望去,原来是四名官差与一书生在争吵。那书生面前铺着一块大灰布,布上摆满了一本本小册子。
四名官差要将灰布连同书籍兜起来带走,书生不允,五个人拉扯起来。一名官差动了怒气,“哗啦”将腰刀抽出一截,喝道:“贼书生,你再不放手,老子手起刀落,砍下你的脑袋。”
书生丝毫不让:“老夫犯了哪条国法,你便要杀老夫?你身为帝国官差,仗势欺人,那才是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