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秣陵镇东十来里地北新河南岸有个叶营,秣陵镇的人都会说,不错,明朝末年为镇压农民起义,从福建开来一营兵,在项城县城东驻扎下来。当他们与农民军作战的时候,领兵将领发现这些兵年龄大了,体力不支了,就决定让他们不脱离军籍,在这里屯田。当时来的有叶、洪、刘、何、沈等十三姓,其中叶姓的官职最高,村名就叫叶营。
项城以叶姓命名的村庄极少,现在唯有这一个叶营,人口数量自然也很少。
但是要说千佛阁办事处也有一个以叶为姓的村庄叶营,可能就有人会提出反对,不是胡说八道吗,我就是千佛阁办事处的人,咋没听说过这个叫叶营的村庄啊?别急,我这里先说一段叶姓的得姓历史,再告诉你这个叶营在哪里。
颛顼的后裔陆终有六子,其中幼子名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鬻熊曾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并且是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学问、功劳都很大。后来周成王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于荆州山(今湖北荆州),立国为荆,子爵,定都丹阳(今湖北秭归),后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改国号为楚。鬻熊的孙子就以“熊”为姓,所以楚国君主即姓芈,也姓熊。
到了春秋时期,楚庄王芈旅(熊侣)的曾孙芈戌,在楚平王熊弃疾执政时期(前528~前516)任沈县(今安徽临泉古城子)尹。楚国和中原诸侯国一样,诸侯、公子、公孙为公室,公孙的儿子已经亲尽,必须别出公室称公族,需要赐地另立姓氏,于是芈戍就以地为姓,称沈氏,又因他曾任沈县尹,所以又称沈尹戌,后出任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国人民的敬重,他的后代有人仍以沈为姓。
楚昭王芈轸(也叫熊壬)十八年(前498),沈尹戌在率军与吴国军队作战时英勇战死,楚昭王遂封沈尹戌的儿子沈诸梁于叶邑(今河南叶县旧城),史称叶公。
沈诸梁,约生于公元前550年,字子高。他才能出众,楚惠王时期仍任楚国北部边境要邑叶邑的行政长官。因楚君和周天子一样也称王,县尹通称为“公”,故人称沈诸梁为“叶公”,后人习惯称其为叶子高。成语“叶公好龙”中的叶公,被比喻为表面上或口头上爱好、赞赏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爱好,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并不爱好或赞赏,甚至还惧怕它,反对它的人。“叶公好龙”中的叶公就是沈诸梁,不过“叶公好龙”只是一个寓言故事而已,出自汉·刘向《新序·杂事》。真实的叶公却是一位勤政爱民、靖难救危、颇有作为的人,曾经带领封邑民众开山凿渠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当地的生存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很受百姓的爱戴。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从陈国到楚国去,路过叶邑。叶公对孔子久怀仰慕之意,只是没有机会见面,如今听说孔子从自己的封邑经过,就远接远迎热情款待了孔子一行。一见面,叶公就急不可待的向孔子询问从政的办法。孔子说:“近者悦,远者来。”意思是说,对于自己治下的百姓,要施以仁政,使他们心悦诚服;那样远地的人听说你的仁政和仁义,就会来到你这里听从你的治理。叶公听后,大加赞赏,认为孔子虽然只说了短短六个子,却具有丰富的含义,说,孔子不愧为是目光远大的政治家,如果照他说的那样去治理百姓,还有什么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殷实富强的呢?事实上,叶公的作为就是按照孔子所说去做的,所以才得到百姓的爱戴。
楚惠王八年(前481),楚平王的故太子建的儿子胜,因封地在白,称白公胜。白公胜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当年祖父楚平王听信奸贼费无忌的谗言,来了个金顶轿换银顶轿,诬陷父亲太子建谋反,逼迫父亲太子建出逃被杀,父亲太子建必定能继位为楚国国君,父亲去世后国君的位子就应该传给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传给楚昭王芈轸,再传给楚惠王芈章,于是白公胜私下就有了自己的打算。楚惠王十年,白公胜发动了政变,劫持了楚惠王,并要杀掉楚惠王自立为王,楚国一时战云密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消息传到叶邑,危急之中,一心为国的叶公沈诸梁立即果断的领兵进发郢都,沿途受到楚国人民的拥戴和支持。参与白公叛乱的将领见叶公的军队人强马壮,军纪严明,纷纷阵前倒戈。叶公联合楚惠王的人马一起杀入郢都城中,打败了白公胜并杀掉他,救出了楚惠王,收拾了残局,从而安定了楚国的局势。叶公功劳大,楚惠王封他为令尹与司马,身兼军政大权于一身,这在楚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楚惠王十四年(前475),叶公感到自己年老了,不如年轻一代朝气蓬勃,如果把权力交给他们,会更有利于楚国兴旺。于是他毅然把令尹一职让给公孙宁,把司马一职让给公孙宽,此即历史上有名的叶公让贤。然后率兵又回到了叶邑,安度晚年,一直到老死。叶公沈诸梁不居功自傲,他的人品道德是忠厚纯正的,得到后世历史学家的好评。
二百多年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楚国抵抗秦军最为激烈,秦军杀人如麻。沈姓为避免灭族之祸,其中有数支改沈姓为叶姓,尊沈诸梁为得姓始祖。
叶姓出自河南,秦汉时期,辗转迁居于河北河间、陕西雍州、江苏下邳。东汉末年,叶氏族人南迁安徽歙县、浙江松阳。晋永嘉之乱后,叶氏族人移居到了福建、江西等地。
唐宋时期,河南叶姓有三次南迁,一次在唐高宗总章二年(669)随岭南行军总管陈政征讨福建泉漳蛮獠啸乱南下,一次在唐末天下大乱时随光州固始王潮、王审知南下,这两次南下都在福建各地定居。第三次北宋靖康二年(1127)为躲避金兵南侵,迁居到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地。
尽管叶姓有数次大迁徙,但居住在河南的仍为多数。其中一支就居住在今项城市区南面人民沟和老君庙沟之间,因为古代这里曾驻扎国军队,故村名叶营。由此可见,叶姓是河南老户,老户不发棵,繁衍较慢,因此渐渐衰微。
到了清康熙年间,任、左、韩三姓陆续迁入叶营,村庄才渐渐兴旺起来。这时叶姓更加衰落了。任、左、韩三姓就想改换村庄名字,可是用哪个姓,三姓之间有分歧。
唐朝唐懿宗李漼崇佞佛教,痴迷沉溺于其中,下旨在全国各地广建佛寺造佛像。当时有个太监来到这里,代替唐懿宗建佛寺造佛像。唐朝皇帝自称是太上老君老子的后裔,这个太监在东南面一里多地建了一座千佛阁,在叶营附近建了一座老君庙。
后来,老君庙倾塌,但名称依然存在。太上老君是百业之祖,任、左、韩三姓中有做生意做手艺的,于是再建老君庙。三姓再次商议改换村名的时候,干脆谁的姓也不用了,就以老君庙命名吧,众人皆大欢喜。从此,叶营改称老君庙。
老君庙原来是个独立的村庄,近年来由于市区大发展,已与市区连接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