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城隍庙(1 / 1)

提起项城城隍庙,大家都不陌生,但如今七十岁以下的人见过城隍庙的并不多。

城隍,起源于古代对水墉神的祭祀。古人为追求安定、安全的生活,便在居住地造城。“城”,也叫“墉”,就是挖土夯筑的高墙,高墙就是用其外挖的深沟——护城河里的泥土筑成,有水的称为“池”,无水的便称为“隍”。城与隍,构成了冷兵器时代官府与城内百姓最安全的保护屏障。那时人们认为凡与生产、生活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早在周朝时期,每到收获之后,到了除夕,人们都要腊祭八神,其中第七神就是水墉神,即城隍神。

刘邦未称帝之前,手下有员将军名纪信,身形及样貌与刘邦很相似,曾参与鸿门宴。汉王三年(前204)项羽围荥阳,刘邦粮草断绝,荥阳城危在旦夕。陈平先将城内二千余女子穿上军装,晚上放出东门,楚军以为是汉军,四面合击;同时,纪信穿戴汉王的衣帽,装扮成汉王模样,乘坐汉王车驾,驰赴楚营,声称:“我们粮草尽了,汉王刘邦请降。”楚军信以为真,山呼万岁,奔到城东围观。刘邦趁机率领数十骑从东门逃遁。项羽发现纪信诈降,觉得纪信忠心,有意招降,但纪信拒绝,项羽大怒,用火刑将其处决。

刘邦得天下称帝后,厚赏、追封纪信,并赐黄袍加身,封为天下总城隍,择上林苑自己打猎休息之地(今西安市长安区中部王曲镇),修建大型庙堂并祭祀,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到了“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供奉的纪信封为城隍神,成为长安城的保护神。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城隍信仰不断增强,王曲城隍祭祀活动亦不断兴盛。进入唐代,城隍祭祀在各地已经蔚然成风,各地广为建庙,地方官每年定期或在地方遭遇旱涝天灾时,代表一方民众祭祀城隍,当时曾出现求晴祈雨、招福避祸、禳灾诸事的祭城隍文。宋代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并明确规定,新官到任三日内,必须拜谒城隍庙,这是借用神明的威力来管制官吏。王曲城隍纪信被封为“忠祐安汉公”,元代时纪信被追封为“辅德显忠康济王”。

传说元朝年间,某地有一位姑娘,同嫂嫂到城隍进香祈福,二人见到城隍貌美,都连声称赞,嫂嫂便与小姑开玩笑说:小姑若能嫁给一位象城隍这亲美貌的姑爷,该有多好!姑娘听后,脸红红的,笑而不语。当晚,姑娘梦见一美貌男子来到她的闺中,与她同床共枕,行云雨之事。姑娘不知此为何人,便把一根红绳系于男子脚上。第二天早晨,姑娘把这梦告诉嫂嫂,嫂嫂很惊讶,说,难道白天的话当真了?便与小姑又来到城隍庙中,果然见城隍的脚上有红绳,才知道戏言成真了。不几天,这位姑娘无病而终,人们都传说她被城隍娶去作夫人了。事情传到京城,朝廷也很惊奇,便允许城隍爷配享夫人,从此城隍庙里就有了寝殿,专门供奉城隍爷及城隍夫人。

元朝中期,淮阳有个柳林村,村里有个看风水的柳先生,总想找到一处龙脉作为自己寿终正寝后放置灵柩的地宫,让子孙后代也过过皇帝瘾。他用三十年时间周游全国,终于在自家村东北角十八亩地里发现有条金龙在游来游去。便让三个儿子每人拿个鱼罩,到那里挨着挨排着排罩鱼。刚砍了秫秫的白茬子地里咋会有鱼?儿子们相信老子的本领,便一罩挨一罩一点空隙不留的罩了起来。罩到了地角上最后一罩,终于罩到一条四五斤重的大鲤鱼。拿到家里,柳先生叫三个媳妇做成糖醋鱼。爷儿四个吃完了鱼肉,老爷子把鱼刺鱼骨头上的肉一星一点都挑起来吃了,直到看不见一星儿肉丝,才说让儿媳妇吃鱼刺鱼骨头。儿媳妇们忙活了大半天,见不让吃鱼肉只让吃鱼刺鱼骨头,哪个愿吃,准备倒掉,恰好遇到一个要饭的孕妇,给她吃了。老爷子惋惜的说,旱地里能捕鱼本来就是一件大奇事,更奇的是那鱼刺鱼骨头,你们妯娌仨无论谁吃完,就能成为国母。可是,媳妇们后悔也晚了。

那要饭的孕妇姓陈氏,吃了这鱼刺鱼骨头,后来生了一子,取名叫朱重八。

此时,元朝的大国师掐指一算,算出真龙天子某月某日已经降生,遂让皇帝发出一道圣旨,全国各地某月某日出生的婴儿格杀勿论。但朱重八之父朱四五是穷光蛋,与妻子陈氏靠讨饭为生,常常住在城隍庙里,生个儿子也无人知晓,朱重八逃过此劫。

朱重八五、六岁时,大国师又算出第二天午时,真龙天子身穿红袍,脚踏乌靴,头顶青罗伞盖,跨下一匹大青马,将进凤阳城南门,便赶快派一支军队把守凤阳城南门。第二天正午,只见一个小孩头顶荷叶,光着屁股,浑身通红,两脚污泥,骑着一根高粱杆,蹦蹦跳跳进了凤阳城南门。军官看是个光屁股小孩,毫不介意。一个时辰后,大国师问军官是否有如此特征的人进城,军官答道只有一个如此模样的小孩进了城,军师说,正是此人,快追!军官马上率骑兵向那光屁股小孩去的方向追去。

朱重八见后面人喊马嘶,尘土飞扬,吓得急忙钻进路边城隍庙里,躲避在神像后面。庙里面到处都是蜘蛛,见来了未来的真龙天子,后面还有大批追兵,快保护吧!大大小小的蜘蛛都慌忙吐丝结网,把神像前前后后、庙内所有空间,甚至庙门口,都网得密不透风。元军赶到城隍庙,见庙门蜘蛛网完好无损,扯掉蜘蛛网往里一看,庙内也全是蜘蛛网,便料定怎会有人进到里边,便一直往城里追去,朱重八又逃过此一劫。

你道这朱重八是谁?就是大名鼎鼎的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称帝之后,对城隍庙推崇有加,屁股下的龙椅尚未坐热,便于当年(洪武元年,1368年)下诏大封天下城隍。为掩饰当年的贫穷样,正儿八经的的下旨道:“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各府州府县接到皇王圣旨,纷纷修建城隍庙。

洪武二年,明太祖一改过去各地城隍名目不清,权限不明、等级不严的混乱状况,下旨封龙兴之地的京都应天府(今南京市)的都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府的城隍神为“承天鉴国司民显灵王”,中都临濠府(即凤阳府,现安徽省凤阳县)的城隍神为“承天鉴国司民贞佑王”,太平府(现安徽省当涂县)的城隍神为“承天鉴国司民英烈王”,和州(现安徽省和县)的城隍神为“承天鉴国司民灵护王”,滁州(现安徽省滁县)的城隍神为“承天鉴国司民灵佑王”,职位正一品,与朝廷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同时还封全国各府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封各州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封各县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

各都城隍庙由皇帝亲自敕建,皇宫拨付银两,庙内住持由朝廷直接任命。各府、州、县则按照等级,依次效仿,规模等级完全参照地方官署衙门,按级别配制冕毓官服。洪武三年(1370),朝廷颁布了专门祭祀城隍的典章制度。并下诏取消了城隍封号,封京都城隍为都城隍(王爵),掌管京都;省城城隍也称为都城隍(王爵),掌管省。府州县皆称城隍,府城隍(公爵)掌管府,州城隍(侯爵)掌管州,县城隍(伯爵)掌管县。

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他们有的是地方的清官,正直无私,秉公办事,能为民消灾解难者;有的是有功于国于民的功臣,生前曾对某地乃至全国作出过一定贡献,人们牢记其功绩,奉之为神灵;还有人间正直者,他们生前为人正直,与人们所希望的城隍神形象较为接近;更有世间乐善好施者,积功行善,乐善好施,经常受到人们的崇敬;当然也有神能者,生前有异能,造福乡民,人们相信他死后可以充当城隍之职;还有善鬼,人们认为,人死后进入阴间而为鬼,但只要积德行善也能提升。这是人们把美好理想和愿望寄托于神灵,希望他们能像生前一样公正无私,造福于民。同时,也鼓励人们积极向上,崇尚德行,讲求孝道,对人们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但是城隍庙与佛寺、道观不同,只供奉城隍爷,庙内不得以其他神祗杂祀。

地方上,省有巡抚,府有知府,州有知州,县有知县,掌管阳间一切政务。与之相对应的各省府州县的城隍则掌管当地阴间一切事务。自此,城隍不仅仅是民间信仰的城池守护神,守护各州府县城池,而且升级为监察阴阳二界,掌管因果报应的神祗,所以也是司法神,主管生人亡灵、奖善罚恶、生死祸福和增进幸福利益等事宜。城隍下辖有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甘柳将军、范谢将军、牛马将军、日夜游神、枷锁将军等神。

项城县城隍庙原来在旧县治槐坊店,宣德三年避河患,项城县治搬迁到今秣陵镇,城隍庙也随之搬迁而来,位于北大街路西。北门与城隍庙街之间,过去是宋代广济院旧址,占地数亩,为典吏刘墉创建,造大殿、塑城隍及各位神像,属于草创阶段,规模不大。正统十二年(1447),县令张显扩大面积并修葺神祠、拜亭,前为大门,后为城隍与夫人寝宫,左右为两廊,各三楹(间),至此才算完备。成化二十三年(1487)知县吴椿年增修,解决了周围百姓侵占之地。嘉靖四十五年(1566),知县魏勋上任伊始,见其破败,次年召集父老协商修葺,建构亭门为更衣处,植松栽桧。康熙四十八年(1709),知县顾芳宗捐俸重修;光绪十五年(1895),善士阎松年协助绅民重修。其建筑由照墙、外埕、大门、甬道、仪门、中门、正殿、后殿及两厢护厝等组成。

城隍庙与土地庙都是属于与土有关系的神灵庙宇,但土地爷是一乡一村地方保护神,而城隍爷只设置到县城,神职更广,他不但护佑一方水土的安宁,而且世上官员善恶都归他管,同时他还管理十殿阎罗王和阴司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等,比土地爷的神职更大。

城隍庙大殿内外里挂有“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节义文章”、“发扬正气”等匾额,还有“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等楹联。显示其巨大的法力和威严,对官绅吏民、士农工商及作奸犯科者起到震慑作用。

城隍庙无专祭,遇水旱、疾疫必祷之;需致敬、宿斋必告之;所以才为之立庙,使神有所凭依。城隍庙虽然如同阎王殿,却又不是阎王殿。城隍庙是慈善会,常常有钱米医药、被服棺木施舍;城隍庙也是法庭,要为人主持公道,排解纠纷;城隍庙是大戏场,演绎忠臣孝子、节妇烈女的悲欢离合,娱乐民众,教化群氓;城隍庙还是穷人的最后避难所,无家可归的落难者,可以侥幸讨得一餐,求得一宿;城隍庙也像祠堂,普通人家的婚丧嫁娶,官场里的荣辱沉浮,生意上的盈亏赔赚,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庇佑和安慰。

城隍爷与地方官是分阴阳二世界来治理事情,所以新上任的项城知县到任前需到城隍庙斋宿;上任日,更需在城隍前完成祭礼才能就任。遇重大事件先到城隍庙祭拜城隍,请求城隍一起协助地方政治事务。不仅新官上任如此,甚至连刑场监斩官,行刑结束后,也一定要绕道城隍庙烧炷香,让城隍爷拿下可能跟在身后的冤魂。

每年祭拜城隍分为三次,也就是一年之中城隍要出巡三次,届时人们要牵马、抬轿,让城隍爷出巡。城隍爷一般是出巡时骑马,回巡时坐轿。城隍出巡日子第一次是在清明节前后,叫收鬼;第二次是在农历七月十五,叫拷鬼;第三次是在农历十月初一或十月十五下元节,叫放鬼。届时城隍庙要举行隆重的法事仪式,一般以度亡法事为主。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项城衙门要循例举行官方祭祀,于是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成了常规庙会。庙会期间,香客云集,热闹非凡。庙前街道两旁,摆满各种摊点,卖吃食玩具的、演杂耍唱大戏的,应有尽有,赶会者往来不绝。

相传,一次庙会唱大戏,舞台上演的是《搜孤救孤》,故事中,晋国大奸臣屠岸贾,挖空心思地杀害赵盾全家,台上演员演得形象逼真,台下的观众恨得咬牙切齿。猛然间,台下一个壮汉,蹿到台上,三拳两脚,就把饰屠岸贾的演员打死了。可怜这位演员,竟因演艺高超丧了性命。壮汉出于义愤打死演员,虽违法却不致偿命,县太爷仁义出钱埋葬,抚恤。

据说有一年城隍庙里住着一个游走江湖的艺人,不知是什么时候来的。一天,江湖艺人在城隍庙外表演变戏法,只见他手拿一枚铜钱,铜钱外圆内方,向上一抛,钱落地,呼呼呼由小长大,不一会变成车轮大小。艺人向众人一抱拳,笑道,诸位,此钱无法拿回家,先存放于此,待明日来取。说完便扬长而去。一街痞流氓平日里游手好闲,无人敢惹,没人敢碰。看了觉得有此等好事,何不拿回家换几个钱,也能当几回酒喝,说不定还能换个大钱讹一房媳妇。于是,趁月黑风高之夜便来下手。三步并作两步走来到铜钱边,只见那铜钱闪闪发光,扑上去使出吃奶的力气,不料铜钱纹丝不动,抬头一望,只见方孔里如同白昼,琼楼玉宇,金光闪闪,十七八的美女频频招手。街痞见有如此之美景,便像苍蝇一样凑了上去。头刚伸进孔内,只听嘡啷一声响。钱孔越变越小,眨眼功夫,便紧紧地套在了地痞头上。地痞想用力脱下,谁知越脱越紧。至天明,地痞上半身被牢牢套住,脱身不得。半响午时分,那艺人度步而来,笑嘻嘻的说道咎由自取,贪财如此。便要离去。众人看那地痞可怜,念及是街坊邻居。便一起向那艺人求情,地痞更是点头哈腰。艺人说,看你能低头思过,又念众乡里求情暂饶你一次。于是从怀里拿出毛笔蘸水沿钱眼一抹,地痞脖子上铜钱便脱落下来,艺人将铜钱装起向众人一施礼便不知所终。这地痞从此再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都说这艺人是城隍爷化身,专门来惩治那地痞的。

尽管城隍爷标榜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节义文章、发扬正气,但也有出差错的时候。据传,城西四里张庄有个孩子叫张遇,小时候在城里读私塾。塾馆里数他年纪最小,读书又刻苦认真,成绩数他最好,老师特别喜欢他,经常拿他做榜样进行表扬,并以此批评那些不爱读书的大学生。大学生不敢对老师怎么样,对张遇却有些嫉恨,就想出古怪的法子作弄他。

有一天傍晚放学后,三个如同大汉的大学生把张遇围在书馆门口,一人说自己一块香墨丢了,怀疑是张遇偷拿走了。张遇没做这种事,当然不愿承认,与他们争辩了很久,解决不了问题,也没办法摆脱,说道,走,我和你们一起到城隍爷面前去卜卦,请城隍爷作证。大学生说,去就去,谁还怕你不成?来到城隍庙,那些大学生点了香,拿起签筒说,城隍爷啊,我的一块香墨丢了,怀疑是张遇拿走了,如果是张遇拿走了香墨,你就连出三签。

当时城隍爷正在打瞌睡,梦游周公。迷迷糊糊听人求判,听得也不怎么仔细,以为是小孩玩耍,没有在意,就接连给了三根签。三个大学生高兴得跳起来,口里喊着“张遇偷拿香墨了”,“张遇偷拿香墨了”,一齐冲出庙门回家去丁。

张遇见城隍爷如此糊涂,当场气得差点哭出声来,极为无趣的回了家。那晚,他躺在床上翻过来掉过去睡不着,心想:这个城隍爷真是太胡涂了,我从来没偷过别人的东西,更没偷拿那人的香墨,人家一祷告他竟连出三签,天下还有这样的城隍吗?如此助强欺弱,让他在这里办事,岂不害人。张遇越想越气,就爬起来拿出纸笔,写上“城隍理不通。贬你去辽东”几个字,又睡着了。

这时,城隍爷正升堂办事,忽然一个夜游神来禀报说,城隍老爷,大事不好了。你刚才出签得罪了塾馆里的张遇张大人,他已经写好呈文,要贬你去辽东呢!城隍爷听了大吃一惊,心想,辽东是苦寒的地方,我哪受得了呢!问,张遇张大人的呈文发出去没有?夜游神说,呈文还未送去。城隍爷这才稍稍安心,就亲自到垫馆托老师代为求情。

塾馆老师夜里夜做了一个梦,醒来后城隍爷的话还句句记得清清楚楚,心里觉得很奇怪。第二天学生入馆后,老师就把张遇叫到面前,问他有没有说要把城隍爷贬到辽东?张遇就把昨天的事对老师说一遍,还从书包里拿出写的那张纸给老师看。老师看到情况跟城隍爷托梦说的一样,心想这孩子说不定日后真会当大官呢!他心里这样想,口里却严肃地说:你小小年纪,怎么日出狂言。张遇说,那是学生一时说气话,如有不当我就把它烧掉。老师忙说,不成不成,烧掉城隍爷就真要贬到辽东去了。张遇听了,很为自己一时气愤之举后悔,问,先生,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先生说,还是把意思改过来吧。张遇想了想就拿起笔来,把“贬”字涂掉,写上“免“字。老师见他这样聪明,更加相信他日后会大有前途。

老师把张遇写的条子焚化在供奉孔夫子的香炉里。当晚,城隍爷又来给老师托梦,向他千恩万谢,要他认真督促张遇张大人上进。从此,老师对张遇更加关心教导。

张遇十八岁应童子试,二月县试,列项城第一。四月府试,列陈州第一。一年后参加河南院试,录为“案首”(即第一名秀才),后补为廪膳生员,由官府按月发给粮食。三年后应河南乡试,中第二名举人。成化二十年(1484)甲辰科,张遇再次赴京应试,会试、殿试,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二甲,赐进士出身。由知县升侍御史、监察御史、按察司副使、按察使、布政使(后称巡抚)、顺天府尹、工部右侍郎。

民国年间,项城城隍庙被拆除了,建起了民房,如今只留下一个名称而已。

最新小说: 大唐:神级皇太子 我当酒吧经理那几年 神级鉴宝眼 西游崩坏中 黄泉守夜人 诡器秘闻 火影之最后的写轮眼 重生狂妃 亏成世界首富了亏成首富从游戏开始全文 男朋友出轨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