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之末,有友自号李白者,语予数言,讨吾书评一篇。
时值岁末,多事少闲,推迟数日,方作此一评,以告吾友。
吾曾闻有木曰龙眼,高一二丈,似荔枝而枝叶微小,凌冬不凋,春来夏初开细白花,七月实熟,壳青黄色,文作鳞甲,形圆,大如弹丸,核若木棕子而不坚,肉薄于荔枝,白而浆。其甜如蜜,实极繁,每三四十颗作一穗,如蒲桃。肉质鲜嫩、色泽晶莹、香味浓郁、鲜美可口,古人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却不知荔枝之味美,实差龙眼多也。
而又有一物名菟丝,多分布与闽粤湘蜀一代,下无接地之根,上无顶天之梁,中无繁绿之叶,亦无艳丽之芳,寄与龙眼之干,尔顷龙眼枯黄,甚或干枯而亡。此菟丝虽生与陆地只上,实不如无根之浮萍也。
讲古结束,言归正传。
小哈以前看过封神榜,还看过许多民间演义,因为是民间演义,而作者大多是粗鄙之人,或是道听途说,乡里相传,而后人收集整理,所以,对故事倾倒不已之时,又叹息其文笔之不堪。若非文笔之误,封神又怎能沦落为民间演义之流?
今日看到了李白兄的《修真魔法师传奇》,颇有感受。
李兄之书可用四字形容:中正平和。
小哈斗胆猜测,李兄之笔法,受民间传奇演义影响教多,却又多有华丽之处,让小哈想起了网络之巨著《搜神记》。
中正平和四字:
中者,不偏不倚,正者,文正笔端。
平者,不起波澜,和者,未动其心。
前两为褒,后二为贬。其中滋味,请李兄自己品评。
看到这里,李兄一定很奇怪,为何小哈会用这四字形容李兄的文章。
现时网络上,多为yy辈,李兄之《修真魔法师》所定位之处,相信亦是如此。
否李兄为何设定一西方独有之魔法师为修真之主角?
但若说李兄之修真文如同龙眼,那么李兄之魔法文就如同龙眼上所生之菟丝。
虽设定魔法师修真,是为yy,但李兄之文,最大看点,却是修仙。
李兄文风行云流水,撇开前面不谈,从淳风降生之时,既已洋洋洒洒,铺展开来,一步一紧,虽不见新,却也不俗,虽不曾有大功,亦不曾有大过。实为中正平和,传统之致。为求新意,李兄倒转笔锋,极力插入完全不同的元素,中间屡见弊端。
如眼下网文多有之滥句:“直到日后**打败了******,一统****以后,才发现********”
更如*****正****的站在那里,身上竟然有一股逼人的王者之风。
而其中几处出现这种句子,实在是如同吃饭吃出了一只死苍蝇,又腻又恶心。
(ps:李兄的咒语实在是万分差劲……哦哈哈哈哈~~~而且道术根本没有中国特色,魔法也没有西方特色……看起来好象完全可以混用一般)
但是若反向考虑,魔法和道术的结合,确实是一种新卖点,不过李兄显然没有把这两种元素摆在同一个台面上,中间的差距,实在是不可以道里计。
修仙部分正如龙眼树,根繁叶茂,顶天立地。
而魔法部分却如菟丝子,无根可依,却拼命吸收龙眼的养分,滋养自己,菟丝虽然可繁盛一时,有朝一日龙眼干枯,菟丝又怎能独活?
原本我想能看到一对纠缠的长青藤,又或一对对抱之青柏。相互依持,相互辅助。
没想到却仅为一寄生了菟丝的龙眼,失望啊……
说到此处,小哈给那四字评语的原因已经揭晓。
农人秋日摘龙眼,菟丝只在灶里燃。
看李兄的书,小哈只看修真,不看魔法,故小哈的评语之为修真而下,不曾言及魔法。
此乃小哈一家之言,做不得真,但是小哈希望下次再看李兄的书,能看到一对翠柏,互相扶抱,化为一对连理枝……
忆李兄曾邀多人品评,小哈就不再言及其他,夜已四更,小哈寸字为写,为不负书友,更新去也~~~
小哈写与凌晨。
,
修真魔法师传奇_修真魔法师传奇全文免费阅读_更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