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说来话长,你可知这张捕头有个姐姐,名叫张倩莲?”
“知道啊,十几年前不是就嫁到了孙庄孙员外家,听说这孙员外跟陈掌柜的还是至交好友。”
“不错,不过世事弄人,那孙员外夫妇上个月去湖边游景,双双落水而亡。”
“什么!这倒未曾听说,莫非此事与陈掌柜的有关?”
“要不怎说世事弄人!容我慢慢道来,这陈倩莲当年嫁到孙员外家,曾生有一子,孙员外对陈倩莲母子是疼爱有加,且未再纳妾。谁知这孩子十三岁那年突然得了天花,不治而亡。后来这杜员外想再要个孩子,可夫妇俩都已是不惑之年,如此几年过去,一直未能再要上孩子,两人均觉无望。”说着端起桌上酒杯,润了润嗓子,接着道:“陈掌柜的与孙员外是好友,有天带了个小孩去孙员外家,那小孩八岁,无父无母,是个孤儿,陈掌柜说二人不如收养了这小孩,也好延续香火。”
乔瘦子这时插嘴道:“这事兄弟有过耳闻,那孩子不是已经收养了吗!”
李仕原本无心听二人说话,但偏偏每句话又钻进耳朵里来,这时亦来了兴趣。王胖子喝了口茶水,又道:“事就出在这了,你可知道这小孩是从哪里来的?”
“这就不知了,没打听过!”
“这小孩原是南诏人氏,只因连年大水,父母双亡,家中留下这么一个孤儿。后来村里剩下的百姓离乡讨食,便带了这小孩一起出来。过了半年,辗转至河北易州,可能是上天眷顾,这小孩被当地一户姓方的人家看中收养,这姓方的世代做布匹生意,十八岁那年便已娶妻,却迟迟没有孩子,后来一查才知无生育之能。”
“那这孩子又是怎么到了咱们幽州呢,莫非易州也发了天灾?”
“非也非也!方家收养了这孩子,过得倒也其乐融融,谁知好景不长,第二年春天方氏夫妇得了劳疰,一月之间,先后去世。陈掌柜的与方家不知是亲戚还是朋友,得信之后也去易州祭拜,那时方家的家财已被族兄弟等人瓜分一空,这孩子才七岁年纪,入方家又只一年,竟落得无人照看。哎!更有一点,方家人认为这孩子是灾星,方氏夫妇突然而逝便因这孩子,所以更加无人照料。”
说到这里王胖子又饮了杯酒,似乎亦对这小孩同情,叹口气道:“陈掌柜心地仁慈,不忍这小孩沦落街头,便欲带回幽州家中抚养,与方家一说,自无一人反对。但是陈掌柜家中有二子一女,带回去后,家人都是冷眼相待,妻妾动辄打骂,时间一长,家中便生了不睦。陈掌柜思量再三,决心为这孩子重新找个人家,而孙员外老年丧子,再无香火,正是最合适之选,于是便带这孩子去了孙员外家。”
“原来还有如此一段,这孩子真够可怜的,可与今日张捕头又有何干呢?”
王胖子摇摇头,拿着筷子轻轻敲着桌上的餐盘道:“乔兄弟怎么还不明白呢?如今孙员外夫妇落水而死,那张捕头全怪在了这小孩头上,认定是他克死了自己姐姐与姐夫。这小孩克亲之事孙家一直不知道,陈掌柜当初也未明言,如今张捕头不知从哪里知道了此事,赫然而怒,迁怒于陈掌柜与那小孩,日日来仁义客栈闹事,陈掌柜无奈,这两天也不知躲去了何处。那小孩不过八九岁,听说遭了张捕头一通打,送到了城东的白马寺,总算没丢了小命。”
“当初陈掌柜可是有意隐瞒此事?”
“是啊,陈掌柜自己不信鬼神,又恐杜员外知道了心有顾虑,就隐瞒了此事,只说原本的养父母年过花甲,体虚积弱得病而死,实则易州那姓方的,还未过四十。”
“哎!陈掌柜可真是不值,本来行的一件善事,最后反背了恶名,不过话说回来,陈掌柜当初隐瞒小孩克亲之事也有不对,实不应该。”乔瘦子说着摇摇头。李仕听到这里对这不知名的小孩颇为怜悯,可叹小小年纪三次痛失双亲,委实莫大的悲剧,不禁念及亡父,怔怔落下泪来。
李仕端起桌上酒杯将剩下的一饮而尽,呆了半响,吟道:“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榖,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这是《诗经》里的一首《蓼莪》,悼念父母所作。李仕自幼读书,于《诗经》早已熟记于心,吟到最后已是泪流满面,杨芷清静静听着,虽不知何意,但是听的悲切,也不禁眼眶湿润。感伤之下,拿起桌上酒壶,也倒了一杯,正要喝下,突然一个声音道:“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哎!可悲,可叹!”原来正是那个白衣男子,只见他拿起酒壶酒杯,走到李仕桌前道:“二位小友,可否共饮一杯。”李仕忙站起身来道:“求之不得,只是在下不善饮酒,只怕扫了先生的雅兴。”白衣男子道:“无碍,老夫自饮亦乐!”说罢拂衫入座。
三人斟满酒杯,那男子道:“小兄弟闻旁人之苦竟自落泪,实有古人之风,在下佩服,敬小兄弟一杯。”其实李仕落泪亦有一半原因是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喝了一杯,叹道:“原来先生也听到邻桌之言,晚辈忆起亡父,是以伤心落泪,先生见笑了。”白衣男子一愣,不想对方也是孤儿,慨然道:“难怪难怪!不过小兄弟已然成人,无需寄人篱下。反而是这小孩,不过八九岁,难以自立,否则何须如此受人摆布,昌亭旅食。”
这几句话声音不大,李仕听在耳中却是一震,如翻了五味瓶,暗想:“这小孩年幼,无人抚养,现在被送至什么白马寺,而我年已十八,又如何自立了。”白衣男子见李仕呆呆发愣,以为又想到父母,不由觉得拘谨,饮酒之情亦淡。
三人又喝了几杯,李仕自报家门,问起白衣男子姓名,与李仕同姓,名反玄。约莫一壶酒尽,李仕红颜赤脖,已然九分醉意。李反玄酒量虽巨,但初识便将对方喝醉甚是不雅,推脱不适罢酒而去。
李仕迷迷糊糊被杨芷清搀回了房,躺了一会儿,只觉得头脑发晕,偶尔一阵呕吐之感,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半响,干脆从床上起来,走出店外。此时刚过黄昏,街上还有稀稀落落的行人,正自行走,迎面过来三个年轻男子,风尘仆仆,其中一个上前拦住李仕道:“小哥请留步,可知哪里有客栈?”李仕回头一指:“前面不远就有家仁义客栈,在下带各位过去吧。”男子道:“那就有劳小哥了。”那问话男子似是三人之首,另外两人个子不高,背着两个包袱跟在身后。到了客栈,三人谢过李仕,刚要上楼,其中一个道:“袁大哥,来点酒菜可好。”那为首之人白了同伴一眼:“还要酒菜,老爷给的钱剩的可不多了,咱们还有数百里路要走,不省着点花,你想露宿荒野吗?还是拿你工钱吃住!”那两个同伴相对吐了吐舌头,乖乖上楼。
李仕出去虽没多会儿,但头脑间已清醒不少,酒力稍减,胸腹不再那么难受。重新躺在床上,突然想起刚才那三个投宿者,暗道:“其中两人与我年纪相近,虽然无酒肉穿肠,但总是自食其力。静风道长去世之时,芷清曾说恒山派未收过男弟子,如若我到了恒山,芷清的师伯不收我,或令我改投其他门派,岂不跟孙员外的养子一般,任人踢来踢去,仰人鼻息。即使真做了恒山弟子,门中只有自己一个男人,旁人焉不耻笑。”李仕渐渐觉得烦乱,一会儿想起那可怜的小孩,一会儿想起自己去恒山的诸多不便,一会儿又想若不去恒山,如何习武报仇。头绪纷杂,更难入眠,索性将被子撩开,盘膝坐在床上,运起丹田真气,半柱香功夫便于体内流转一圈。
李仕渐入佳境,烦恼自也被抛开。练气必要静,常人若心烦则难以静心练功,而李仕却是练功可至心静,实是常人所不及。一个时辰过去,已是神清气爽,头脑清明,略一思索,取出纸笔,浅蘸浓墨,留言于杨芷清。写完将信放在桌上,背起包裹,连夜离开客栈。